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2016-12-23 18:51何春岐胡盛源
人民论坛 2016年28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软实力短板

何春岐+胡盛源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来保障其文化权利,满足其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创造文化价值,提高国际形象。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体现。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文化价值的创造和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展示。在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展示中华民族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当前,通过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中国梦”的宣传,传播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全面提升社会大众的文明素养,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思想保障,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同时,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下,也要看其国民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只有满足公民的文化权益,才能提升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层面,而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立,正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大众文化在文化形态中日益显现的主导地位,正在逐渐转变成文化消费的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对于文化创造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将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两大着力点

公共文化需求的数量与质量。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主要体现在供给总量不足和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文化诉求。究其原因,一是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到位,文化服务缺乏,产品单一且价格较高,不能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二是由于公共文化资源在管理中归属于不同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易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三是文化产品的分配不均衡,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缺口较大,容易出现文化反差。

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来看,经费与资源的投入呈现出逐步上涨的态势。然而,因为历史遗留因素的长期影响,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增速依旧低于财政支出的速度。虽然中央与地方财政在每年的预算中都明确规定了经费的增长比例。但地方由于经费保障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配套很难落实。由于经费未落实,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依然相对薄弱,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迟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遵循均等化和公益性两大原则

均等化原则。文化权益是公民的基本权益之一,均等化强调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规划,加大人、财、物的投放力度,为社会大众最大程度地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保障其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提供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使之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同时,在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统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要,科学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对不同阶层与群体都要平等对待,确保其获得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益性原则。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将全面实现公民公共文化权益作为基本准则,强调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全面展示政府的公共利益。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将满足社会大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这也充分表明公共文化和经营性文化的本质区别。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一是强调政府主导效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为公民创造的文化福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因此,政府需要全面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在和谐社会的构建、经济发展保障以及提升公民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善于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全面可持续的视角,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内,着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为此,必须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的整体规划,实现科学布局、合理统筹、全面推进。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加强重点文化类项目的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展开深度调研,积极打造重点文化项目,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其次,要全面推进农村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制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整合相关优质资源,实现科学配置,将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成为文化体验中心,综合运用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三是创新投入方式,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的功能,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来全面发挥财政投入的最大效能。在全面增加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公益性事业投入的基础上,创新投入方式,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要采用间接投入的方式来代替直接投入,借助文化项目与文化机构,科学灵活运用公共文化资源。这需要全面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将文化事业推向市场,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自身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拓宽资金的投资路径,做到投资主体来源多元,提升文化体系的建设水平,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借助法规与具体的制度,完善投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到文化资源的建设中。

四是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增加公共文化产品数量,提升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要将提升文化生产力作为提高文化质量的基础,创建适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模式,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水平,满足人们的文化诉求,提高文化产品的占有率。首先,要全面推进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创作,大力支持具有地域特点、重要艺术价值的文化产品生产,创新文化产品的内容,提升文化产品的艺术品位与思想底蕴,全面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其次,做好公益性大众文化的开展工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积极开展大众文化普及活动,打造高品位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公益文化演出、免费开放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等举措,为社会大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再次,要创新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打造优质文化产品与服务。要善于从不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特点出发,实行不同的供给模式,对门槛较低的文化项目,应逐步向民间组织开放,鼓励民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而对那些经营性与公益性兼得的项目,既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门槛,引进市场运作机制,倡导公共文化服务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也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采用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始终明确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传播文化正能量,彰显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文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

总之,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因此,不仅要强调政府主导效能,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也要创新投入方式,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作者分别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耿达、傅才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内涵与模式》,《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②程鹏:《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③周海鸥:《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责编/周素丽 王妍卓(见习)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软实力短板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研究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