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实践

2020-06-01 15:24马春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情感教育

马春梅

摘 要:本文首先以情感教育的概述为出发点,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可行性,指明了技术路线,提出了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低龄学生德育教育 情感教育 实践探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4.060

低龄学生德育教育有着连续性及复杂性的显著特点,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与高尚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运用到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大量教育实践证明: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并将其渗透与低龄学生日常生活及各项教学活动中,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是体现一个人心理变化的主要诱因之一,它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对低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情感教育,要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导之以行的方式,激发其对情感教育的兴趣。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天下最神圣的事情莫过于情感。”教育是一项充满感情与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如果说,教育中缺少了情感,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一样。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由此也足以说明,人的认知与行为能力的形成都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为此,在对低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理应将情感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这样才能使低龄学生自觉地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化为品德与素质,推动对道德认识的发展,进而将其转化成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二、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情感对低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情感教育可以帮助低龄学生更加愿意去接受新鲜的事物,进而为低龄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新时期下,在我国很多的家庭中存在着严重的“重智慧轻德育”的教育观念,从而使得低龄学生在不断成长过程中,缺乏了对社会中真假事物的分辨能力,甚至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实践是以促进低龄学生道德品质与品行的完善,增强低龄学生自身对情感的认知与体验,培养低龄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为目的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情感教育融入低龄学生德育教育的各项主题活动中,比如可通过热爱生活和历史文化教育的方式,激发低龄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知,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心情,促进低龄学生身体、心里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践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方法。1.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低龄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遵循低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以低龄学生情感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教育的內容,激发低龄学生积极与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2.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践应当以情感教育为主线,让低龄学生获得对情感教育的启蒙,通过情感教育拉动低龄学生对正确事物的判断能力,丰富低龄学生的情感经验,通过移情训练的方式,引导与暗示低龄学生,让其获得情感教育的基础,进而与情感教育产生共鸣,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3.教师要积极为低龄学生创设以情感教育为主题的场景,鼓励低龄学生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中,通过情感教育的理念,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四、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仅注重对低龄学生才能的教育

在对低龄学生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的家长喜欢将自己的孩子送至各种补习班去学习舞蹈、音乐、画画,希望以此来锻炼低龄学生各项才能的形成。甚至有些父母将自己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也送至了各种补习班中,使其本该开心快乐的童年生活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本应当是享受快乐时光的年纪也只能无奈地在各种补习班中度过。这不仅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乐趣,更使得他们在道德课堂中“缺席”。而孩子们虽然学会了基本的书面知识,却缺少了相应的道德素养,造成其在未来的社会中不知怎样与他人和谐相处。

2.教师对低龄学生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幼师从学校毕业,进入到岗位中虽然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但是对在德育教育中主体——低龄学生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而且还有一部分的教师总是认为自己在低龄学生心中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是孩子中的大王,而孩子们要做的事就是必须要对自己的发布的命令言听计从,不能与孩子们建立朋友关系。长此以往,孩子们便会失去主动性与积极性,对老师说过的话唯命是从,胆小畏惧,不能形成自己的主见。这样的性格只会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无法正确地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只能听取他人的意见。

3.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缺乏互动

只要一讲到德育教育,大多数的家长就会认为这是学校的责任,进而忽视了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对于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制约低龄学生德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工作压力逐渐成上升的趋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可以照顾的仅仅是他们的日常起居,对于孩子学习的责任交由学校就可以了,自己就没必要对其进行额外的教育了。所以,当学校在对低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家长在有的时候还会产生质疑,这就在某种程度上给低龄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实,在对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家庭、学校及社会形成统一的战线,并能将德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于低龄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得低龄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践

1.情感教育的实践要基于生活

1.教师在为低龄学生创设情感教育主题场景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挖掘德育教育中的素材,使情感教育可以真正落实到低龄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情感教育不论是内容上还是情感上才会使低龄学生更加的深刻。比如,教师可以向低龄学生传授对家人、班级以及祖国的爱,并以这些爱为主题引导他们进行绘画,再从绘画作品中体现他们对情感教育的认知。2.要促进低龄学生对伙伴之间的有爱,可通过小组游戏的方式,让低龄学生进行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游戏的内容。这样一来,既可以锻炼孩子们合作意识的养成,又可以帮助低龄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建立起帮助他人的想法。3.要引导低龄学生热爱周围的环境,如爱护花草树木,不损伤他们;保持教室的干净与整洁,不随地乱扔垃圾;鼓励低龄学生收集废旧电池,不乱使用塑料袋,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进而从小就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2.情感教育的实践要基于家庭

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建立联系,将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延续到家庭之中,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情感教育。家长可通过榜样的力量,让低龄学生进行效仿。比如,孝敬老人、夫妻和睦。家长的情感教育会对低龄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低龄学生在家庭情感教育的影响下,循序渐进地引导低龄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与此同时,家长在对低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并能找出解决的办法,让情感教育在家庭和学校中都可以保持一致性,促使低龄学生也要孝敬老人,关心他人,进而培养低龄学生勤奋上进的优秀品质。

3.情感教育的实践要基于教学

低龄学生在情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还要将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并鼓励低龄学生亲自参与到其中,通过自我体验来明白情感教育的意义。比如教师要善于观察低龄学生的一言一行,引导他们遵守社会秩序,要养成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排队等候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让低龄学生明白不好的言行不仅会给他人带来困扰,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在自己带来麻烦。这样,低龄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就会得到及时的纠正。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低龄学生理解和掌握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而收获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通过故事、诗歌等方式,帮助低龄学生判断自身行为,学会与他们相处的方式,获得对情感教育的初步认识,养成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优良品德。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低龄学生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研究,为今后教师对低龄学生德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低龄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郭海坤《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年第8期。

[2] 段小磊《美国教师的幼儿德育教育及启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第9期。

[3] 李平《幼儿园中新生家长入园焦虑的类型及对策》,《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情感教育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