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玲
摘 要: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多年来被中国教育界所推崇,其中“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从始到终出现在陶行知的教学理念和实际工作之中,这种思想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上,关注对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促使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教学价值 小学教学改革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4.017
教学这个词汇属于学校教育当中的关键内容,它利用学校教育理念作为引导,属于学校教书育人取得成果的重要措施。不过,新课改虽然在加大力度深入进行,但教学依然无法从应试教育的理念当中摆脱出来。教师教学依旧以考试为目的,学生学习也将考试成绩作为重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难免因此而缺少灵活性,学校无法实现育人的目标。以此为前提,本文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为教学的基础,再一次对中小学的教学进行探讨,希望教学工作能够焕发活力,散发魅力。
一、“教学做合一”的深刻内涵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是他在很长一个时间段的教育工作当中总结得出的。20世纪初,他所写的《教学合一》这篇文章讲述了其对教和学的理解,除此之外,着重提到了“做”,这也是他从始至终不曾放弃的。不过他对“做”产生的认知在实际教育取得进展的过程当中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一开始按照他的老师给出的实践当中进行学习到最后在劳动中深刻感悟。“教学做合一”这种理念最后不仅发展成生活教育,并且,展现出了全民发展的思想,这是对历史的超越。
1.“教学合一”
对于教学要合一,陶行知先生认为,首先作为教师最关键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开展教学,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将教和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教师进行引导,一方面学生努力学习。也就是出现问题,不只是老师直接将现有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而需要巧妙地恰到好处开展教学设计,对问题进行处理需要按照一定的过程进行规划,并且引领学生在相似的情境当中去感受,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并且能够把经验运用到对另外的问题的处理上。在这里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和学生需要展开的教和学解释为一个整体,教和学需要进一步融合;除此之外,他对于教和学分别进行了规定。也就是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把握对问题进行处理的方式方法的同时,让其掌握方法形成的步骤,这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展开观察、搜索、对问题进行剖析评判,然后加以处理,懂得通过学习获取经验、掌握知识。
其二,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方法要依照学习的方法展开。以前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进行灌输,至于丝毫不曾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之类的,完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这种做法不会产生太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完全是教学没有合一造成的弊端。如果教师没有按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只是自顾自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当中根本感受不到快乐,教师的讲授也不会体验到成就感。所以,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围绕学生展开,如此一来,教师讲课不再吃力,学生学习也会相对轻松,进一步证明教和学合一很有必要。
其三,陶行知觉得教师应该教学合一,他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需要在教导学生的过程当中,同时也研究学问。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依靠本身具备的有限的知识进行传授,那么是错误的,这种做法没有与时俱进,学生学到的东西也会受到制约。除此之外,就是仅凭借原有的积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点,无法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更不要说促使学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總的来说,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进步,教师也是不称职的。
2.“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把“做”作为重点,他给出的“做”的内涵是在劳动当中感悟。他觉得简简单单的劳动,只不过是蛮干,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做”。而简单的感悟,只是空穴来风,也不能被当作是“做”。真正的“做”需要在劳动当中加深感悟。我们完成一件工作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将这件工作做到极致,也就是怎样利用书本当中给出的知识,怎样凭借别人的成就,怎样通过能够得到的所有方法展开工作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做这件工作的时候,考虑是不是和别的工作有所关联,这项工作对另外的工作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在劳动当中感悟提倡的是身体和精神高度一致,目的在于利用实际操作获得更多的智慧,从而促使身心共同成长。
陶行知觉得,“做”是“学”的重点。也是“教”的重点,他认为“教”和“学”都需要以“做”为前提,并且认为“教”和“学”都属于在劳动当中进行感悟的活动。“教学做合一”理念当中“做”属于前提,也属于关键。将着重点放在做,也就是关注个人经验,体现出来的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共同之处,属于教师和学生教的方法和学习取得的成效。
除此之外,陶行知还认为,“教”“学”“做”共有一个核心,就是“事”,指的是现实生活。所以,可以理解为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要融入生活当中。如此一来,他给出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方向更为明晰,也就是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方面。生活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生活、重视现阶段的问题、放眼于未来,用心体验生命的魅力。
上面提到的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都是在“做”的基础上进行的,好像“做”就是所有,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所有的重点在于“合”,不然就和别人的论断没有了差别。这里的“合”表现在“事”上面,也就是“教学做合一”不仅是为了本身有所提高,更是为了对生活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才能体现出进步。因而“教学做合一”既能促使个人智慧的提升,也能让整个人类都充满智慧。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小学教改的启示
陶行知认为,开展教育要避免出现两种错误,其中之一就是对教和学的概念不够明晰,没有对教师起到的关键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之二是指对学生片面地进行教育,不关心学生的喜好,不重视学生的提问。前面一种导致的是没有规划,后面一种造成的是对学生进行灌输。所以,陶行知给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这一方法不但可以根除当时教育当中的诟病,对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来说也同样适用。
1.一个中心:重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中小学在教育改革当中大力进行的是素质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全新的节奏同样适用于陶行知的理念。现阶段中小学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就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是为了促使所有的学生全面取得进展,朝着个性化的方面发展、终身处于发展中。这一目标正好契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观点。
2.基本点一:现实生活属于教育的根本
教育这个梦想来自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因此我们需要从现实出发,认清教育的关键,为教育改革不断付出努力。针对这方面,陶行知認为“教”“学”“做”共有一个核心,就是“事”,指的是现实生活。所以,可以理解为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要融入生活当中。就是从中国的现实着手,陶行知给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教育将着眼点放在生活方面,必然是鲜活的。这是由于生活当中的所有都可以成为对孩子展开教育的内容,不但让孩子感兴趣,还会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从而爱上生活和生命。针对大自然当中的自然现象,支持学生们通过眼睛、心灵去观察和体验,这些感受不是闷在教室里就可以得到的。中小学的教学改革需要从现实生活着手,学生学的内容来源于平时的、当地的、充满活力的生活,那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促使学生灵感和创造力迸发,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有利于以后走向社会。
3.基本点二: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确保教学质量
找准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接下来需要将重点放在教学质量方面。这方面陶行知曾经指出,我们要活学知识,不能死学知识;我们要求真求实,不能局限于虚假;我们要动态的学习,不能死读书;我们要学习有用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为了读书而读书。总体来看,我们需要将生活作为核心展开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不过,如何使教材内容变得鲜活、真实、动态,这还需要教师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给我们带来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的智慧,同时,要学习其教育思想,促使中小学改革能够更为深入的开展,从而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德友、王发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影响》,《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2] 刘海霞《“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研究——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