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对陶先生倡导的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下文从巧用学习策略,注重活动探究等方面阐述,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改变教学行为,让学生渐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关键词:核心素养;活动探究;项目化学习
新课改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培養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信息承接和传递的能力。“大语文教育”主张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对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思想的具体阐述。
而今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课程改革的重心在于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考试评价三者成为一有机整体。大语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时空等,不断创设契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情境,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好学生,教以学习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能解决复杂情景中的语文问题。
一、 助学·巧用学习策略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思维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促使人进行思考,不断发散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其中思维导图法是一个不错的提升思维的策略。思维导图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特点,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主树图、鱼骨图、八爪图等。用于梳理文章的内容,归纳各个内容点间的关系,如在《带上她的眼睛》自读课教学中,教师先基于学情,文体特色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 运用浏览的阅读策略,提取要素,梳理内容。2. 学用课文旁批,分析情节、人物,明确作品主题。3. 理解科幻作品的特点与现实意义。在梳理情节,要求学生关注文章结构,把故事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并完成下列鱼骨图:
学生在完成图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等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更进一层地从人物与情节入手探究文本的主题,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这样将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形成系统学习和思维的习惯。
思维导图不仅可作为辅助学生学习思考的工具,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内容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在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巧用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 研学·注重活动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部编本语文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区别于阅读、写作而独立成块,正是强调了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一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还是忽视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导致综合性学习成了语文课本上的“摆设”。教学中应解放学生的双手、大脑,走近综合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能让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变成一纸空话。
如有教师上七年级上册的“有朋自远方来”,从“朋”“友”的字形激趣导入,围绕“真朋友”进行探究,有效结合了“听”“说”“读”,从生活入手,再结合语文学习资料,从中得到启发并归纳概括,体现语文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常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景的学习中提升语文思维力等综合素养,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三、 促学·落实单元整合
在部编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材中有些单元的篇目在体裁、内容等方面很适合群文阅读,我们依托项目化学习理念,设计驱动性问题及任务对单元篇目尝试进行统整教学,以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以七年级为实验年级,对第一、三单元进行了尝试单元统整项目化教学设计。设计流程如下:
(一)梳理单元知识内核
列出这一单元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作为驱动任务的支点。
(二)设计驱动性任务
分为若干板块,分别对应若干课时,任务要体现层次性和驱动性,明确每个板块的任务目标及相应可操作、有价值的任务。
(三)展示学习成果评价
对学习成果进行公开展示交流,以口头或文字形式对个人成果及团队成果进行评价。
总之,“教”是为了“学”,“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当下,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让思想真正照进课堂。“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每个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我们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以自己的思想站立,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作者简介:
张芬儿,浙江省舟山市,嵊泗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