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红
[摘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做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近几年,在幼儿教育改革的春风下,各个幼儿园都在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教育戏剧、自主游戏观察与评价、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等评价体系,去读懂孩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工作中,他们是为写而写,为记录而记录。而真正有效的记录和评价,须要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真正能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观察,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欣赏幼儿;理解幼儿;读懂幼儿
“学习故事”一词是新西兰学前教育者卡尔提出的,它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弥补了传统标准化评价的不足。这种评价方式,非常符合幼儿教师,能真正地引导教师们如何观察幼儿、如何看待幼儿的现状,从而真正的给予评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简称“《指南》”)提出“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指南》的实施,现阶段我们要改变的是教师教育心态,帮助教师能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幼儿自身的水平发展,发现幼儿的“哇时刻”,通过对“学习故事”系列性教研,把幼儿真实的一刻记录下来。
一、在理解“学习故事”中,用欣赏的角度观察幼儿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的儿童观认为“儿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追求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学习故事的撰写,就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现代的儿童观。所以,改变儿童观来撰写“学习故事”,对于初学者是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在撰写的过程中会与观察记录、随笔混淆。基于这个原因,我们需要对“学习故事”进行初探学习。
1.集体研学,了解“学习故事”的撰写要点。注意撰写的顺序、步骤、范围和重点,知道撰写格式三部曲,即注意、识别、回应。
2.亲身体验,在游戏中研学。教师亲身体验游戏,如游戏“玩箱子”,感受“哇时刻”。体验游戏后再学习笔者撰写的学习故事“玩纸箱”。教师们有了亲身经历,能从文章中感受到笔者如何站在幼儿的角度和幼儿的行为,用赞美、赏识的词句描述“注意”环节。
3.“好书”漂流促教研。提供《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等书籍,感受笔者撰写“学习故事”的情感。
4.建立“采蜜集”资源库。刚开始撰写“学习故事”,教师们发现了孩子的“哇时刻”,但是不知道如何形容孩子们的表现。收集、分类好词好句是最快帮助教师成长的一步。当教師们要把幼儿的片段记录下来,能快速从中选择适合的词句,在运用中学会欣赏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如有的老师写道:“如此爱动脑筋的你,能把一张白纸卷起来,让它站立起来,真了不起。”又如“震撼、震撼,你搭建的桥,能在你多次的不怕倒塌中,稳固起来了。你就是一个小小建筑师”。教师边撰写,边感受孩子们的“哇时刻”,不知不觉学会了欣赏孩子。
二、在撰写“学习故事”中,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想法
在“学习故事”中,幼儿兴趣和行为逻辑的起点,教师的识别与回应,是对幼儿学习兴
趣和发展准确描述的支持与提升。所以改变观念、从欣赏的角度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关键。
1.组织教师们学习文章《走进学习故事——多从角度读懂幼儿》,从中提炼要点。(1)“注意”就是“善于捕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魔法时刻、精彩瞬间的真实行为”,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亮点。(2)把自己当作是一位“作家”,用欣赏的眼光描述;(3)以投入的态度撰写“学习故事”。
2.以观察某班部分幼儿游戏为对象,同一个活动撰写各自的学习故事,教师们各自观察的画面都不一样,如大三班幼儿的玩沙游戏中,有的教师注意到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搭建桥梁,有的观察到幼儿在探究工具的运用。其中教师们撰写的《奇妙的水道》《漂亮的蛋糕》《建造“大海滩”》等学习故事案例,能体现教师的观念在改变。围绕学习故事撰写的三个维度分享、研讨以上几个学习故事,提炼撰写较好的地方。如有的教师写到“希希,你的想法真多,而且又富有创意”“小女孩还努力的在蛋糕的周围做了一些‘花纹,这个蛋糕真是太美了”。从文章中可以看到,老师们经过多次研学,懂得怎样铺抓幼儿的“哇时刻”进行撰写,并在游戏中挖掘呈现幼儿学习品质、能力提升的现象来描述。教师描述的话语中表明,教师开始读懂孩子的行为与想法。
3.头脑风暴、分组研讨。制定小组研学目标和方向,各小组为自己制定研讨题目如:“学习故事改变观念”“欣赏孩子、理解孩子”。两周开展一次小组教研和分享,小范围学习有助于教师的平衡发展,注意到教师的个别差异,教师们能更大胆的分享与表述。在多次的分享和碰撞中,教师们观察幼儿的方式方法改变了,能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他们,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某些行为,学会不必要时,静静在一旁观察幼儿,用欣赏的眼观静待花开。充分挖掘幼儿的学习潜力,了解幼儿的需求。
三、从了解幼儿需要中读懂幼儿
学习故事是最适合一线教师提升业务、反思成长的行动研究法。学习故事的聚焦是幼儿优势和兴趣,了解幼儿需求后,给予有效的支持。
1.给予教师发言权,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如教师们一同分析和探讨撰写中的问题部分,。教师们轮流充当“发言人”,引领教师们学习,找出存在的问题。这种研学模式,每位教师都有发言权,减少事不关己的现象。在研讨中发现大部分教存在以下问题:(1)识别的描述描述话语不专业,没有理论依据支撑,经研究讨论,建议参考《纲要》《指南》的目标进行描述。(2)回应单一,材料支撑较多。调整策略是多从不同角度给予幼儿提供帮助,除材料以外,情感、语言、前期经验等都可以。(3)教师介入缺乏有效性。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介入,介入方法大部分采用直接告知或者以教师为主导。其实还可运用平行介入法、直接介入法等多种方法。最后,将研讨的策略进行整理、归类给予教师们参考。
2.现场分享、解说游戏视频。每位教师拿出自己采集的优秀游戏案例,现场根据游戏案例,分享自己撰写的学习故事。这种研讨方式,更加直接的让教师们亲临其境的感受到幼儿的游戏场面,而且能抽离自己是本班教师的角色进行观察,视频观察后,先由分享的教师提出问题,大家一起研讨。如中班雷老师分享了角色游戏“宝宝医院”,提问到“在游戏中,你发现了孩子们的‘哇时刻在哪个片段”“孩子们开始喜欢把一粒粒的珠子放入瓶子,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会如何回应”,参与的老师们积极讨论,在相互碰撞中,有了新的感悟和提升。
通过有效精准、层层递进的教研方式,能看到教师们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也在慢慢进步。学习故事也是一线故事,它是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观察、指导的一种学习模式。教师专业能力的新跨越,让我们幼儿教育事业有了新能量、新希望。
参考文献
[1]杨兴雨. “学习故事”对幼师专业成长的启示[J]. 百花园地, 2017.
[2]施孟伶, 祝丹. “学习故事”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 知识文库.
[3]黄婷婷. 基于“学习故事”下行动研究对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生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6).
[4]陈燕红. 对学习故事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小学), 2016(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