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将幼儿从一种活动状态转向另一种活动状态时产生的中间阶段。对于幼儿,它满足了一日活动张弛有度节奏性变化的适应需要,满足了幼儿身心活动节奏更替的需要;对于老师,则提供了更多自主反思教学策略、调整教育方案以及培养教育机智的机会。过渡环节是一根隐形的串珠,将美好的一日活动串联起来。
1 晨间“优化”知多少?
(一)晨间过渡意义
晨间过渡环节关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整体构建,注重保教结合和教育的自然衔接,避免消极等待,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体现自然性、自主性、适应性、渗透性,同时它需要关注整体、关注环境、关注行为养成。
1.对社会而言,目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型的生活方式正在被现代化的精致生活方式所替代,精心安排幼儿园的生活环节,能让幼儿拥有精致生活的人生开端,奠定幼儿幸福的未来。
2.对教育而言,教育含于生活之中,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过渡环节让生活各个环节蕴含教育契机,丰富生活教育资源,这也是推动幼儿生命成长的最基础、最强大的动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
3.对教师而言,过渡环节提供了更多自主反思教学策略,调整教育方案及培养教育机智的机会,促进教师对幼儿园生活环节教育价值的理论思考,开发、提炼每个生活环节潜在的独特教育价值,培养教师的观察力、执行力。
4.对幼儿而言,过渡环节便于建立和谐、亲密的师幼关系,同时也蕴藏了无限的教育契机,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自我表达能力,满足了幼儿对一日教学活动张弛有度节奏性变化的适应需要,更满足了幼儿身心活动节奏更替的需要。
(二)晨间过渡现状
1.过多。教师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活动选择,滥用教师权威对幼儿活动场所、活动内容直接指令,使得本身以放松和休息为主的过渡时间充满紧张和压力,多以包办代替教育,形成一种“以包代教”的主流倾向:要求死、受限多的活动局面。
2.过少。教师对幼儿放任自流,不干涉也不引导,教师组织教育活动随意性大,针对性少,幼儿在各个生活环节中基本处于无序、无纲的状态,幼儿在环节中消极等待,流失了很多教育契机。
3.过高。由于晨间环节具有多发性,幼儿在这些零碎时间中的异常行为易出现,老师面对如此“挑衅”常常以监督员的身份出现,过度運用语言直接、强制性干预,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直白,从而导致高控局面。
2 “优”化过渡有策略
(一)内化常规,体现过渡自然
常规的建立是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础,常规内化是幼儿在寻找规律,晨间过渡环节可以是自然活泼,也可以是安静平和,同样也接纳喧闹幽默……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晨间过渡环节类型特点,让幼儿在动听的旋律中辨识晨间环节中内容,同时借助环境教育作用,将童趣生动的游戏情景渗透到晨间活动中,幼儿在自主有序地的“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班级常规公约。
(二)简化流程,展现过渡自律
幼儿园晨间生活过渡环节是具体的,甚至是琐碎的。针对我园综合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作息流程安排,“化零为整”地将晨间过渡中不必要的环节调整、减少甚至删除,划分出更多完整的时间。根据园所活动室的空间调整晨间过渡环节游戏区域和种类,减少幼儿反复搬抬小椅子的情况,让幼儿用垫子、榻榻米席地而坐,营造更为轻松的师幼氛围,使得有效时间的利用率提高50%,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自律意识。
(三)优化环境,实现过渡自发
1.让环境绘“声”。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将常规融入优化环创的各个细节,把主动权交给孩子,通过音乐、图片、故事等直观呈现“班级公约”“入园七部曲”等,让环境“说话”,营造轻松的晨间过渡氛围,幼儿自发维护属于班级的规范并相互督促。
2.让环境绘“色”。我园巧妙借助功能性的环创,将幼儿融入环创主题角色,增强幼儿的游戏代入感,促进幼儿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如入园环节的“今天我值日生”、晨间饮水环节的“小小能量站”、一日生活流程图的“佩奇指引”等等。用充满童趣和游戏色彩的环境激励幼儿自发自主的进行晨间过渡环节活动,孩子的独立性、互助性、合作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3.让环境汇“形”。将6S标准化管理与符合幼儿特点的艺术性融汇,将过渡环节中碎片化时间整理归纳,更具体形象地通过定点、定量、定容制定标准,形成规范,养成习惯,如物品柜标识、地线指引、游戏材料卡槽等,将无形变有形,促进幼儿自我管理意识发展,过渡无痕。
(四)转化游戏,呈现过渡自主
晨间过渡环节张驰有度,适应节奏变化需要。我园因地制宜,利用活动室榻榻米上下区域,有目的地投放多层次的游戏材料,有效地通过游戏垫的摆放、游戏规则的灵活调控等科学启发幼儿自发、自主、自由参与游戏活动,让常态下晨间餐后过渡环节产生的大量碎片化时间被游戏活动时间所取代,为下一个环节的衔接和开展做好完美的准备。
3 科学晨间“优”过渡
(一)过渡“优”契机
1.有效观察,科学分析。过渡环节是挖掘教育契机的重要环节,老师从繁琐的低效教育中解脱出来,认真观察记录,结合理论和实践,提高科学分析和诊断幼儿行为,并采取教育措施,改善目前保育员和教师观察水平和能力不足。
2.提炼素材,生成课程。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对晨间过渡环节的价值认识有了更深入的梳理和了解,增强教师对园本课程体系的形象直观理解,素材的提炼更具有目标性、操作性、层次性,逐步形成课程资源库,完善园本课程体系。
3.学会学,学会做。晨间过渡优化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活动中保育员引导他们将生活技能以游戏体验方式、角色代入方式、操作演绎方式等,提高生活能力,减少了语言,增加了音乐、故事、律动,启发幼儿自发自主制定公约,共同遵守维护,感知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幼儿是非思辨能力。
(二)过渡“优”方式
1.晨练—值日过渡。晨练即将结束,随着回班的音乐,整理器械物品优先回班。趣味签到,将自己設计的名牌摆放在晨谈计划板中签到,宣告“我来了”。根据一周的“今天我值日”安排,回顾昨天离园前的与同伴商讨的“工作”分工,保育员与小值日沟通今天的“工作”,引导值日生热情为班级服务,以充满自信的自我服务开始,不断增强各种能力。
2.回班—进餐过渡。两位教师分工、分流组织,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主班教师与其中一组幼儿随着常规音乐回到班级门口进行趣味签到,做好区域游戏计划,为过渡晨谈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副班教师和另一组幼儿随着班级常规音乐,自主根据标识整理摆放物品,两组幼儿交错完成,幼儿能力、速度不同,以游戏情景方式记录饮水情况,通过各种充满艺术性的环境吸引幼儿自主活动,形成良好习惯。
3.进餐—餐后过渡。三位教师明确分工,站位不同,“管住嘴”观察幼儿情况,在进餐背景音乐营造的氛围下,幼儿有序取餐、用餐、整理桌面、摆放餐具,值日生“工作”等。教师将活动室通过地线的划分为榻榻米上下区域,用透明可视筐将地垫按数量和计划灵活调控数量,分别固定摆放在上、下榻榻米区域,便于幼儿取放。
4.餐后—自主游戏过渡。两位教师根据幼儿进餐情况,分别站位在上、下榻榻米区域。在下面区域最明显突出的位置创设“晨间过渡游戏”材料柜,多以高结构积塑材料为主,便于幼儿自主选择,短时间、快速进行游戏操作;在上面区域多以低结构自制区域游戏材料为主,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促进合作意识发展。
5.自主游戏—晨间过渡。根据幼儿进餐能力的差距,幼儿陆续开始晨间过渡游戏区域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游戏方式的选择……间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垫子的数量,来制定自己的游戏计划。当听到收材料的常规音乐时,幼儿有序收放材料,陆续集中开启晨谈活动。这样有效利用空间,避免了幼儿消极等待,让高控和放任不复存在。
综上所述,实施优化过程中,需要根据园所、班级情况形成各年龄段统一标准,及时推广,随时督促;实施优化要正视环节过渡对教师、幼儿的水平逐步提高和完善,注重及时反馈评价;实施优化强调保教一致性,密切配合;实施优化遵循分工合作,根据环节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明确具体职责。科学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优化过渡环节刻不容缓,让各环节有趣、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给予孩子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6).
[2]李季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问答[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5).
[3]宋文霞, 王翠霞.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8).
[4]吴文艳.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组织策略[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12)
[5]秦晴, 孙民从.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探析[Z]. 闽内准字, 2017.
[6]党彩红.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与组织[J]. 幼教研究学周刊, 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