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体育学习中,学生的体育意识会直接影响其对体育课程的认知程度,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体育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规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爱上体育,加强身体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对初中生目前的体育意识与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初中生面对体育课程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性分析
一、前言
由于体育课程在整个初中教学中所占比例不高,因此许多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知,认为在体育课上是放松、愉快的机会,并没有积极投入到锻炼当中,再加上有许多体育教师也会放纵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技巧和方法,从而会使得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正确的体育意识等问题。对此,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意识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以此来提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参与率。
二、体育意识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
体育意识是学生产生锻炼行为的动力,体育意识能够指引学生产生锻炼行为,体育意识也能够在体育锻炼行为中生成和发展,就此可见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是相互依赖的。并且,体育意识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會直接影响学生产生锻炼行为的积极性与自觉性。[1]与此同时,良好的锻炼行为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改善心情,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强化体育意识。通过研究表明,对初中生来说,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频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学生的锻炼频度越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就越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越高,次数也越来越多。
三、初中生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的现状
(一)体育意识
通过统计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初中生的体育意识主要表现在:首先,明确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清晰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是当前初中生在体育方法的选择上面还有着许多问题,有许多学生并没有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比较盲目;其次,有许多学生在体育认知上还比较片面,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改善身体机制,并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意志品质和心理状况上的影响。在调查研究中,有70%的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心情,有30%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保持消极心理,对体育锻炼感到疲惫和痛苦。
(二)体育锻炼行为
通过统计调查可以发现,初中生的锻炼行为有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参与锻炼的行为和情况并不理想,有超过1/2的学生并不热爱体育锻炼,特别是面对很大的学习压力时,也没有充足的运动时间,运动的效果也比较差;其次,学生在参与运动项目时,比较喜欢慢跑和散步等简单的运动,面对篮球和排球等运动项目,学生的锻炼行为会深受运动器材的限制,影响学生的运动选择;最后,初中生在参与运动时,主要是体育课上的集体参与,除此之外很少与家人或朋友共同进行体育锻炼。[2]但是有部分学生会在竞技性的体育活动中产生锻炼行为。
四、提升初中生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
学校作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和条件。学校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加大投入。首先,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完善体育器材的种类、完善体育场馆的建设。例如:建设塑胶跑道和绿茵场地,为学生提供足球、排球以及乒乓球等运动器材。并且学校也要注重对运动器材的维修,以此来保障体育器材的安全;其次,在软件方面,学校要完善体育制度,学校还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现状,积极开发特色的体育课程。[3]
(二)提升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想要提升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就需要做好体育课程的建设,提高体育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比例。例如:在对体育课时进行安排时,要做好室内体育课程和室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安排,这样有利于避免体育课时被占用的现象,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体育教学时间。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指导和小组互动的指导,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不仅如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升学生参加运动的参与率。
五、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的初中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存在意志力薄弱等等,从而使得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参与率比较低,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针对这一问题,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意识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在开展教学课程时要给予正确指导和科学的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规范体育行为。
参考文献:
[1]邱烈峰,肖爽.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体育科技,2018.39(10):23~24.
[2]王静.体育课程模式对于学生体育行为及锻炼意识的影响[J]青少年体 育,2016,05(31):67~69.
[3]邹敏.青少年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关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11(19):47~51.
作者简介:顾建霞,江苏海安人,大学本科,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紫石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