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小目标、微行动”项目提升学习幸福感

2020-05-28 09:53吕晓岚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3期

吕晓岚

【摘 要】随着我省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生的学习幸福感值得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特别关注。笔者在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小目标、微行动”的班集体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习幸福感,尤其是在学习自主性弱、学习热情淡化等方面更是大有作用。基于此,本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选择以及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班集体活动;小目标;微行动;学习幸福感

关注和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目前,我省新高考改革、新課程改革的推进如火如荼,高中学生尤其是新高一学生面对几乎全新的高中知识结构和学习模式,往往会陷入困境,甚至失去信心。高中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考试竞争的日益加剧,高中生面临社会、家庭和学校三重压力,出现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针对上述情况,尽快扭转高中生学习体验方面的不利局面,已迫在眉睫。从当前研究状况来看,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相互作用以及关联都进行过研究。但是,针对高中生群体的相关研究比较少,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有效改善和提升高中生学习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笔者在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小目标、微行动”的班集体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习幸福感,尤其是在学习自主性弱、学习热情淡化等方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力求提高高中生现有学习幸福感,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选择以及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一、国内实践探索综述

关于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要借鉴于硕士论文《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刘丽霞,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9月)。其中谈到:“人们通过自我感知的某种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给出的一种评价就是主观幸福感,它是一个专门的心理学术语。它反映出的是主体的社会功能状态和适应状态,促使其成功地完成目标,我们不断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目标,提高了我们的主观幸福感,是一种权衡。”该论文同时认为,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扩展到学习上,就发现学习主观幸福感是学习领域体现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评价,以及他们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愉悦、满足和成就感。

在《高师生心理资本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王静、韩娟,2018年)一文中,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将学习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绘图如图1。

如图所示,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来自于专业适应性的提升和心理资本的积累,而学习主观幸福感会表现在学习成绩、学习环境、学习体验这三方面。本课题将从这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的访问访谈,来测评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而“微”的概念近年来被频繁提及,类似“微课”“微专题”等,其核心特质是以实现“小目标”为目的,时间跨度较短,形式内容精炼,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这一特质在外文论文和国内一些论文中有所提及,例如《“微行动学习法”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周昕,2017年6月)《5分钟“微”活动,作文质量大提升》(魏雪丽,2018年9月)等。如何将“微”概念渗透到高中学习的日常生活中,并对学习幸福感产生影响,主要是提升,是一个暂时未有研究的项目和领域。

二、活动内容简述

班集体“小目标、微行动”项目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一”项目体系:每人一个档案、每天一个打分、每周一次述职、每月一堂心辅、每季一场座谈。这一活动项目以实现阶段性小目标为目的,以行动或活动形式的微小化、细致化、针对性强、收效显著为特点。在展开活动实践的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学习幸福感的测评,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群体或个体访谈为辅。前后比照,得出学习幸福感提升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并概括提炼出可复制、易操作的活动策略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一)构建班集体“小目标、微行动”项目体系

(1)每人一个档案:该档案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家庭信息,以及本课题项目实施前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实现个性化数据和信息体系。

(2)每天一个打分:制作“21天养成计划”打分表,分成三个阶段:初阶、中阶、高阶。分别对应不同时间和学习阶段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在每天学习结束前的两分钟时间内,对自己在这些方面当天的表现打分。每个阶段坚持21天,通过这种“微行动”最大可能地辅助学生实现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每周一次述职:每周学习开始之前,利用五到十分钟时间,请前一周的值周班干部进行述职。述职即陈述自己的职守情况,其中包括班集体在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的各种得失。述职本质上是一种回顾和总结,通过这样的“小行动”帮助全班学生回顾前一周的表现,并为下一周的学习和生活指定更适宜的新目标。

(4)每月一堂心辅: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释放自己、减轻压力的最有效的辅助手段。团体心理辅导相较与一对一心理辅导而言,时间上更节省,时限上更及时,针对所有学生共有的一些需求和困惑,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可以设置为:集体的力量、认识自我、如何减压、青春期心理、认识我的家庭、亲子关系。以学生团体心辅为主,适当开展家长和学生一同参加的辅导,以这种“微行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上、精神上的帮助。

(5)每季一场座谈:微型座谈是以学生和家长为主体,互相交流,从日常生活感想,到学习方法,方方面面都可以进行交流讨论。每期定一个主题,确定主题之前可以给出多个主题方案,进行班级票选,以大家最想讨论的话题作为每周话题。这样的“微行动”既锻炼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思维能力,为应对将来的高校招生做好准备。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幸福感测评标准

学生学习幸福感的测评将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

(1)学习成绩维度:总体是否有所提升。该项目实施对成绩的提升是否有帮助。

(2)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否变好。该项目实施对学习环境的改善是否有帮助。

(3)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否提升。该项目实施对学习体验的提升和是否有帮助。

(三)概括并提炼可复制、易操作的活动策略

依据学生学习幸福感测评的结果,筛选和总结最有效的“小目标、微行动”集体活动项目,分析其客观和主观原因,得出结论,形成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形成活动策略,以可复制、易操作为该策略的核心特点,并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三、活动成果总结

通过以上班集体“小目标、微行动”活动的实施,不仅加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而且使得班级学生更具备认知自我和体悟他人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这三大感受上获得了较明显的提升。在实践中,也出现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问题,比如目标的一致性和行动的连续性等,仍待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洪岩.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朱建荣.班主任领导行为与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刘丽霞.高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4]倪德高,李美.构建合作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习幸福感研究[J].成才之路,2019(7):17.

[5]周昕.“微行动学习法”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政治与公共管理,2017(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