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杨梅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老师开始重视课程安排中的情感教育问题,学生在教师情感教育的引导下,逐渐地健全自己的个性和品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能够起到铺垫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情感学习,这也是我们新时代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情感教育也可以间接地减轻初中语文教学的压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阶段的中学生对于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总是进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他们没能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导致他们觉得课文中的内容不够生动有趣,逐渐地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利用情感教育去扭转学生的这种低效率的学习状况。
一、在初中语文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主导部分。教师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情感上的分析,让学生领略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语文的压力,让他们能够轻松地进行学习。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主体看待,在情感教育的教学中教师们要处于引导的位置。初中的学生一般在12-15岁之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我们只要做好平常的教育素材积累,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提升语言能力和思想情感的表达。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初中语文课本上面的知识,只要他们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把情感教育工作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以帮助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工作顺利的完成。我们要利用身边的小故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情感知识的普及,这样既生动形象又贴近生活的小例子,可以快速的帮助学生吸收书本上的知识和加强他们的认同感。
1.初中学生对情感教育具有陌生感
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初中生的个性和思想越来越前卫。他们通过手机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所以他们的思想体系就会比较成熟。从而,导致他们在受到传统模式教学约束的时候,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初中语文教师要先培养出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更有利于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工作的进行。如果语文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没有去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学习,学生们就更没有情感教育的概念了。
2.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
在初中的语文教育课堂中,一直没有进行合理的情感教学模式的建立,所以在语文情感教育的工作中一直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对情感教育进行创新,以改变以往落后的教育理念,从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利用新颖的互联网要素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减轻教师们实现情感教育的压力。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语文課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才可以有效地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所以,初中的语文教师要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加强对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解,然后,在课堂上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将学生带领到你设计的教学情节当中,让他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语文教师通过课本中优美的段落进行分析,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分组去进行课文情境的模拟,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比如,老师可以利用《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让班级里的学生分角色扮演孔子和小儿。让他们在讲台上演绎两小儿和孔子的对话情境。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表演情境,班级内的同学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达到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达到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师们要利用好个人的情感和情绪,让学生在你的情感感染力下进行学习。比如,我们在讲到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节课的时候,文章内有一段特别能表达出父子离别惆怅之情的一句话,“进去吧,里面没有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出来了”。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再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知识引导,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去体会作者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父亲的依依不舍的情感。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叙述的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和策略可知,初中的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情感指导,积极地去解决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在春风化雨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英.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2011.
[2]褚瑜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1.
[3]曾诲.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5).
湛江市坡头区麻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