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迎
摘要: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但是课程论与教学论中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是大家有所忽略的地方。本文将就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使教师更好地使用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关系
一、引言
课程与教学论里面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合称。因此,笔者将分别论述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内容,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使教师做好评价的工作,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广的概念,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它包括評价的标准、主体、方法、客体和结果等要素。在课程与教学论中,我们讨论的评价主要是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这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知道它是对课程进行评价,是一种在广泛收集必要的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课程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以及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定向、管理、研究的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课程在实施中的优缺点。它的评价对象是课程计划、教师教学、学生学业成就、课程材料等。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的一种评价。它主要指的是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系统收集有效教学信息并且对教学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调控和管理的功能。它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三)两者的关系
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我们首先应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说起,对于二元独立观的学者来说,课程评价是对教学之前的课程活动进行评价,例如对于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等进行评价。而教学评价则是从教学活动开始后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是否执行课程内容的评价。而相互交叉观的学者则认为,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相互交叉,互有交集,课程评价需要对教材等内容的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也需要对于课程内容是否合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循环联系观的学者则认为两者是互为反馈的延续性的关系。最后,同心包含观的学者分为两个阵营,一方认为教学评价包含课程评价,另外一方则认为课程评价包含教学评价。同心包含观中的课程评价包含教学评价也是本文的主要观点。笔者将从这一角度进行着重分析。
首先,我们在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论述中已经提到了它们的评价对象分别是什么。在课程评价在我们发现课程评价的对象除了课程计划、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评价,还包括对教材、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而教学评价则主要是针对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通过对于评价对象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评价中包含了一些教学评价的内容。其次,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基于国家给出的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进行设计的。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受课程目标的制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在课程内容的指导下编写的教材为依据,根据特定的情景进行教学。除此之外,课程实施同是课程要素的一部分,而课程实施的途径又通过教学来实现。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活动都是基于课程的各个要素进行的。最后,课程评价更多的是由教育部的专家学者们对于课程的各要素进行全面的总体的分析,而教学评价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以及学校的领导对于教师教学质量、师生之间以及师师之间的评价。因此,笔者认为课程评价包含教学评价。
三、对我国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改革建议
当前我国学者对于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说法不一,但是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评价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主要的评价主体是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因此笔者将给予他们一些参考建议。
(一)多元主体参与课程与教学评价,尤其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身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是教育专家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教师参与课程评价可以给予教育专家最中肯的建议,从而优化课程评价的主体,提高评价的客观性,构建合理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
(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努力构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是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对象,进行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我国采取的最多的评价方式依然是纸笔测验的量化评价。该评价方式操作简单,施测方便,但是对于发挥失常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很大的消极意义。作为教师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实现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的完美结合。
(三)正确理解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逐步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教师需要正确理解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自己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评价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形成。
四、结语
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关系十分复杂,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笔者仅就其中的评价对象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以期对课程与教学论中对于评价的研究略进绵薄之力,给予学者新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参考文献:
[1]牛瑞雪.教学评价研究4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1):60-66.
[2]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6):4-9.
[3]郝志军.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5,36(02):110-116.
[4]陈志刚.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3(15):13-16+20.
[5]田迅,李林.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11(02):112-114.
[6]刘启迪.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海峡两岸课程教学评价学术研讨会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6(06):9-13+17.
[7]王本陆,骆寒波.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J].课程.教材.教法,2006(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