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0-05-26 09:25李惠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6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实践研究语文教学

李惠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来探讨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是新时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立场,也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国学经典作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不仅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开阔人的胸襟、洗涤人的心灵,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谈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一、文化熏陶,德润童心

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是鹅卵石于完美的。”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育人的根本。她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还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能达到一种“润物细如声”的意境。本校将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以及国学经典励志小故事等呈现在校园的文化环境中,让国学经典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里,以文化的魅力去感染造就每个人,真正实现“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生们每天经过熟悉的走道,一句句经典诗文、一幅幅国学典故图画映入眼帘,就如同受到经典智慧的启迪和灵魂心灵的呼唤。除此,每天还利用广播站或红领巾电视台,从多角度的介绍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励志小故事及播放国学经典诗文解读等等。这样图文并茂地展示我校国学经典特色创建活动,使整个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更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一句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一个个充满着智慧的小故事,在激发学生们学习国学经典兴趣的同时,让每个学生从中学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探索,更学会了明礼懂礼用礼,努力成长为一名富有中国情怀的好少年。

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老师,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得先做到。所以,笔者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也积极参与到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中来。在每周的国学经典诵读时段之前,笔者必将细细品味五、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的《论语·学而》《论语·里仁》《论语·公冶长》《大学》《中庸》等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句中的深刻含义。首先做到自己范读,随后与学生齐读共诵,笔者要求学生会读的,笔者跟着学生一起读;笔者要求学生尝试背诵的,笔者也跟学生们一起背诵。有时间还结合一些经典句子与现实生活进行对照,便于学生们去理解,有时我们还针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一次次师生之间的相互切磋,教室里的一片书声,就形成了浓厚的诵读国学经典的氛围,这样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们树立榜样的同时,又触动了他们的诵读热情,更提升了各自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

三、扎根课堂,激发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所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为135篇(段)。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和记忆的黄金时期,一定数量的诵读与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部编版的语文教材里慢慢地渗透更多经典诗文,让学生们在国学经典的学习路上更丰满。而怎样抓住学生那颗强烈的好奇心呢?教师还得想法设法地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和拓展经典诗文等形式,丰富语文课堂,把学生们那颗萌动的心转化为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时候,讲述一下孟母三迁的典故。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为他们讲解诗人与友人虽然离别,但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的情怀。背诵《论语》节选时,播放有关孔子与弟子交谈的情景。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一个个真实的典故活跃着学生们的思维,诱导了学生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之效。其次,尝试以文带文法来,拓宽学生们的阅读知识面。比如,在低年段教学的《忆江南》时,笔者在情感深化,拓展补充读的环节中,做了这么一个情境设计。

师:江南好,历代文人都喜欢忆江南。看牛峤《忆江南》的什么?

生齐读:衔泥燕,飞到画堂前。

师:欧阳修《望江南》的什么?

生齐读: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

师:那皇莆松《梦江南》的什么?

生(齐读):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师:人人尽说江南好。更何况江南有白居易亲自命名的西湖哪。

生(齐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齊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样子一句句抛砖引玉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诗句,让学生从体会意境中诵读美文佳句。虽然年纪小不太理解每句的意思,但通过大量诵读可以激发他学习的热情。

课堂的教育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实践,才能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笔者任教高年级时,会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经典诗文记录本,引导他们及时收集自己在课内外诵读赏析的经典诗文,并记录下自己诵读后的感想和受到的启发。而在任教低年级时,将要求自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意境配上图画,这样一系列的小练习,学生们就很快地更深刻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在国学经典诵读的课堂发言中和习作中引经据典,活学活用,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富有哲理,并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四、多形式诵读,促内涵发展

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班级内开展了经典诗文“读、诵、演”等活动。“读”就是在校内空余时间读给老师听读给同伴听,回家后读给长辈听;“诵”即在熟读的基础之上成诵,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有一定的韵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国学经典的意境。“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充分的角色扮演,演者得意,观众关注。

小学生的天性是热爱动手,喜欢表演。因此,学校将学生兴趣爱好作为入手点,成功举办了三届“六一”中华文学经典诵演大赛,通过深挖国学经典的德育点,以集体表演、舞台剧、国学经典故事演绎等实践活动来影响和吸引学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传承国学精神的舞台,自然而然地了解为人处事之道。如,经典唱演《童蒙养正  国富民强》《诵经典 铸武魂》、歌舞《烽火戏诸侯》《明日歌》等等,这些充满了国学味的节目背后,离不开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策划与排练,潜移默化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在艰苦的排练中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宽容。在一次次的活动表演中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此外,学校还将国学经典教育渗透于武术操中,每天以一种新形式来展现国学教育,学生们在一招一式中传承国学,同时配合着国学经典音乐,诵出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确实是别有一番韵味,既能够怡情养性,又能强身健体。

五、用好经典,做实德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所以,在生活实践中,随时随刻都有我们学习的机会、活动的场所。本校提取国学经典的精髓,以国学经典文化作为德育依托,使之成为每个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比如,“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父母的话要言听计从。“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对照所学国学经典语录、故事进行查找、对照不足,让国学经典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典范。除此,本校每年举行纪念孔子诞辰暨新生开笔礼活动,通过自正衣冠、朱砂启智、开笔启蒙、茶敬亲师等体验活动,让每一位一年级新生深刻体会到开笔礼对他们的重要意义和学校的良苦用心,更让他们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内涵。甚至把家庭作为延伸教育场所,建议学生们利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纪念日,践行日常生活中孝敬的所有细节。

六、结束语

国学经典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是中华是五千年文明所沉淀出来的瑰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作为新生一代的我们一定要把国学经典的精髓作为精神营养,发扬阅读越精彩,把国学经典根植在每个人的心里,成为一名真正有“根”的人。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工程,这更需要我们努力领会国学经典的精髓,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把国学经典有机地融合在诗意的语文教学之中,从而达到了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经典教育之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马雪梅.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

[3]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4]邢淑红.大单元美读课堂教学设计[M].河南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实践研究语文教学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