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斌
摘 要: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应当充分发掘农村资源,因人制宜、因地制宜。通过将“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的课程”,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根;通过将“学的课程”转变为“玩的课程”,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趣。活动课程再造,为学生生命成长打开了一扇窗。
关键词:农村小学;活动课程;课程再造;再造策略
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应当以数学为核心,融合数学学科、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涵盖学生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生命游戏等在内的跨学科、发展性的综合课程。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应当充分发掘农村资源,根据农村学校实际进行开发、设计和实施,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将农村的绿色、生态、乡土气息,将学校的特色,将数学的特质等融入其中。通过活动课程再造,让学生享受美好童年。
一、将“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的课程”
数学活动课程开发应当从“国家”专向“校本”,从“校本”转向“班本”、从“班本”转向“生本”。立足学生学习实际、发展需求,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可持续性发展,数学活动课程再造应当因人制宜,将“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的课程”。将“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的课程”,能让学生数学学习有根、生根、养根。
1. 让课程有数学之根
建构“有根”的数学课程,就是要求数学活动能彰显数学学科本质。如果数学活动课程远离了数学学科本质就会导致“数学味”淡薄,甚至丧失“数学味”。如某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特色”,为了所谓“创新”,往往会哗众取宠,搞一些噱头,其结果是热热闹闹,但学生却没有什么收获。而有些教师能紧扣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开发课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让数学学科教学内容落地生根。比如,在学生学完《圆柱的体积》之后,有教师联系学生已经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研发了“直柱体的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课程。这既深化了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体积公式关联的认知,增进了学生对直柱体体积的亲近感、自豪感。
2. 让课程生数学之根
数学活动课程与数学学科课程是两类不同的课程。研发数学活动课程,要让课程孕育数学元素、数学因子,让课程能生出数学之根。比如研发《魔方课程》,不是让学生记忆指法,让学生都成为“魔方高手”,而是让学生在“拧魔方”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还原思想;比如研发《数独课程》,要着力培育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研发《九连环课程》,着重培育学生的数学严谨思维能力;比如研发《华容道课程》《汉诺塔课程》《鲁班锁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课程的研发,都应当基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视角,着力从思维、思想、方法等视角来展开。只有这样,活动课程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课程才能生根、生长。
3. 让课程养数学之根
数学活动课程的再造,秉持学科育人、活动体验、生活涵养的理念,坚持在课程中滋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润泽学生的数学生命。不仅让数学课程“好玩”,更让学生“玩好”数学课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研发课程。如学习了“认识平面图形”之后,我们研发了“图形的密铺”活动课程;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长方体体积”之后,我们研发了“包装的学问”活动课程;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之后,我们研发了“蒜叶的生长”活动课程;学习了“平均数”之后,我们研发了“运动后心跳的变化”活动课程,等等。这些数学课程开发,增强了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课程再造,在顺应学生天性的同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将“学的课程”转变为“玩的课程”
学生的天性是“玩”,也就是进行自主的、生动活泼的、创造性的活动。“课程再造”不仅要将“教的课程”转化为“学的课程”,还要将“学的课程”转化为“玩的课程”。从“学的课程”转变为“玩的课程”,应当注重生活的对接、经验的积累及知识的内化。
1. 生活的对接
活动课程应当注重对接学生的“生活世界”(胡塞尔语)。“生活世界”是学生活动的原点和归宿。在农村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课程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因而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有教师开发出“理财课程”,出现了包括银行存折、股票、基金等内容。這样的活动课程,其开发初衷是好的,但因为远离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在活动中不能主动思考、探究,总是跟着教师后面亦步亦趋。如果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能关照学生的生活、对接学生的生活,活动课程就会多一些针对性、实效性。比如同样开发“理财课程”,另一位教师从学生的“压岁钱”“小储蓄罐”“精打细算小管家”等方面入手,不仅切入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经验的积累
数学活动“学的课程”不仅注重生活的对接,更注重经验的积累。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的经验,在学生的经验之中,并且为了学生的经验。在实施数学活动课程中,教师不妨进行学情调查,把脉学生的经验,以便将数学活动课程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比如我校开发的益智课程,就立足于农村学生的经验,将“扑克搭高”“七巧板”“鲁班锁”“九连环”等纳入其中。这些益智活动课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观察、猜想、还原、验证等能力。益智活动课程的研发,能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这样的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
3. 知识的内化
数学活动课程,不仅要有助于对接学生的生活,积累学生的经验,更要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知识是外在的,只有内化成学生的素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整数加减法运算的过程中,开发了“算24点”游戏课程。这样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火热的思考,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教师还依据“算24点”游戏课程开发出“算18点”“算20点”等游戏课程。不仅活动课程的内容有所扩展,活动的形式也丰富多样。从传统的“两人一组”游戏到“四人一组”游戏,从“四人一组”到“六人一组游戏”,从两人PK到小组对抗赛,再到全班擂主争霸赛,等等。这样的课程丰富、拓展与延伸,有助于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内化。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再造有着广阔的空间,不仅要融入农村地域性特色,而且要彰显数学本质、特质。活动课程再造,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开了一扇扇窗户。透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悄然生长。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笃实前行,就一定能让学生通过活动课程再造,享受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