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风药治疗脱发探析

2020-05-08 05:16彭丽媛张雪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药玄府风邪

彭丽媛,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脱发,包括脂溢性脱发、斑秃、早秃等,中医目前对脱发的辨证思路主要从脏腑、气血和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入手,用药以补虚药居多,其次为活血药、利水渗湿药等[1]。笔者在整理《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2](下文合称《千金方》)脱发方药时发现,其辨证多从风邪入手,大量使用风药,这种诊疗思路对目前临床治疗脱发的思路与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风药的定义

“风药”之名首载于张元素《医学启源》。张元素取象天地将药物归为五类,分别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风升生,即药味之薄者,味薄则通能生发升举,为阴中之阳。狭义的风药主要指张元素所论“风升生”类药物,包括防风、细辛、白芷、蔓荆子等20味药。除具有祛风作用以外,张元素弟子李东垣认为“风升生”类药物还可以升发脾胃清阳、散火、化湿、达郁[3]。经张元素及李东垣之后,“风药”之名逐渐流传开来,为各医家所用,而且内涵及种类都逐渐丰富。现广义风药指一切能治疗风疾或具有风木特性的药物,其味多辛[4]。《神农本草经百种录》[5]中提到:“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在《千金翼方·卷一·用药处方》中,孙思邈将所有药物分门别类为六十五章。分析《千金方》中临床各科用药可以看出,“用药处方”是根据药物的直接治疗作用来归类的,第一类为“治风类”,“治风类”药物自然可以归为风药。

2 对《千金方》治疗脱发方药分析

图1示,《千金方》在方名或者功效里明确提到“头发落”“鬓发堕落”“发鬓秃落”或“生发”“不复落”等词汇的方剂共26首(已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药物组成相同的方剂合并为1首)。针对该26首方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统计使用频次在3次及以上的药物。

图1 《千金方》脱发方剂用药频次统计

3 《千金方》用风药治疗脱发的规律

图1示,孙思邈治疗脱发时使用最多的是附子,其次是莽草、防风、白芷、细辛、蔓荆子、麻子仁、花椒、侧柏叶和松针。

在上述高频药物中,防风、白芷、细辛、蔓荆子均属狭义风药,即张元素所论“风升生”类药物,此类药物具有升发、疏散的特性,可以解表驱寒、疏散外风。在《千金方》治疗脱发方剂中,“风升生”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且常同时使用多味“风升生”类药。

《千金翼方》中的本草部分,对莽草、防风、白芷、蔓荆子、花椒的功效描述均直接有主“风邪”“头风”等词语,莽草“味辛苦,温,有毒。主风头痈肿……头风痒。”防风“味甘辛,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白芷“味辛,温,无毒。主女子漏下赤白……寒热,头风”,蔓荆子“味苦、辛,微寒,平、温,无毒。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主风头痛”,花椒“味辛,温。生温,热寒,有毒。主风邪气。”

附子在《千金翼方》的本草理论中主要是温阳的作用。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但在《千金翼方·卷第一·用药处方》中,附子却归属于“治风”之类。另外,附子、细辛在《千金方》中常配伍使用,用以温阳散寒,若兼夹有风邪时更为常用。

其余高频药如侧柏叶、松针、火麻仁都有治标之功,功效中明确标有“长发”“坚齿发”等词语,可以作为佐使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上对症治标药,标本同治,疗效会更加显著。在《千金翼方》的本草理论中,松针“味苦,温……生毛发”;火麻仁“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长发。”侧柏叶是现代常用生发、乌发药,药理研究表明,侧柏叶能使衰退的毛囊复活,促进血液循环,补充毛囊营养,从而达到养发、生发的作用[7]。花椒则“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一物兼具标本同治之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千金方》治脱发使用的高频药物大多为风药,其次为具有生发、防脱发作用的治标药。

4 风药治脱发的理论分析

脱发又称“鬼舐头”“油风”“蛀发癣”等,脱发与风邪有关的论述古已有之。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8]在“鬼舐头候”中明确提到:“有人风邪在于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舐头。”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油风》[9]曰:“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清·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10]:“蛀发癣,头上渐生秃斑,久则运开,干枯做痒,由阴虚热盛,剃头时风邪袭入孔腠,抟聚不散,血气不潮而成”,以上论述均说明风邪入侵可导致脱发。

风邪侵袭上先受之。风性开泄主动,使发孔疏松,发易脱落,有如风吹木落之象。风邪入侵也会引起体内气血阴阳失调,导致养发之源出现问题而脱发。如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11]所说:“毛孔开张,邪风趁虚袭人,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风邪入侵,风盛伤血,血伤不能养发,头发失去荣养,有如秋季将枯之叶,焦枯之发,风一吹皆落也。

除外风直接入侵导致脱发外,内风亦会引起头发脱落,如肝阳化风、血热动风、血虚生风、阴虚动风等。李梴《医学入门》[12]有言:“少壮有发落,或须亦落者,肾枯火炎,肺痿内风妄动故也。”顾世澄《疡医大全》[13]:“冯鲁瞻曰: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近代从内风辨治脱发的医家亦颇多,如湖北省知名中医成肇仁认为,脱发虚者多由肝肾血虚生风化燥,甚则内外风相合,导致毛发失养脱落,故治脱发多用风药,有自拟的养血祛风止痒汤[14]。

《千金方》中治脱发方剂大都归于头面风类中,多用风药,可见孙思邈认为脱发的主因为风邪。风药味多辛,可通行周身、上行散风。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风药组方,可以标本同治,祛风固本。

另有观点认为头发生长与头部毛窍的通畅有很大关系,如果因为湿热、瘀血等有形实邪堵塞毛窍或者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不足不能营养毛窍,导致毛窍萎缩闭塞,头发就不能正常生长,自然就会脱落或者新发不生。临床用风药通毛窍来论治脱发的也有文献报道。如陈学荣认为风邪入侵为斑秃的早期病因,在治疗时常配合白芷、防风、细辛、川椒、蔓荆子等辛味药使毛窍正常开张,新发易于长出[15]。王明杰称风药为启玄府用药,玄府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原意指汗孔。《素问·水热穴论篇》曰:“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后金元医家刘完素扩展了玄府的内涵,认为玄府不仅指汗孔,而是遍布人体全身,无处不在的极细微的结构,为气血精微的布散通道。且刘完素明确指出了脱发与玄府闭塞有关,《素问玄机原病式》曰:“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香,舌不知味,筋痿、骨痹、爪退、齿腐、毛发堕落……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塞,而致津液、血脉、荣卫、清浊之气不能升降出入故也。”王明杰依据刘完素的玄府理论,在治疗脱发病时常配伍风药,认为风药辛散、开发、走窜,可升发清阳、引药上行,开通头皮玄府[16]。

脱发中的脂溢性脱发表现为头皮痒、头屑多、油脂分泌旺盛,临床常见以湿热内蕴证为主,湿热内蕴证具体表现为头发油腻、潮湿甚者状如涂油,毛发黏着成束状,头皮附着油腻性鳞屑痂皮,脱落明显。在治疗此类型脱发时,可从“风药”的角度考虑,因风在五行属木,湿在五行属土,木能制土,故言风能胜湿,风所到之处多干燥无湿,可以用风药来治疗一些湿邪为患的疾病。风药质轻味辛,其性善行,可开宣腠理,使湿邪外散。湿邪的产生往往与脾胃相关,脾运不健则津液输布失常而成为水湿之邪。风药又可健运脾胃、升清阳、降浊阴,脾胃运化恢复正常则湿邪可内化。故治疗脂溢性脱发时,在清热除湿的同时加上一些风药效果会更好。如王玉玺在临床治疗湿邪导致的皮肤疾病如粉刺、油风(即脱发)、黄水疮、湿疮、蛇盘疮等多用此理论指导用药。他认为湿性黏腻常弥漫于表而致皮肤病,除了用祛湿的药物外,适当佐以风药使湿邪同时由内外而解,往往化之更速,病也易愈[17]。

5 结语

孙思邈《千金方》是集唐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之作,笔者对《千金方》中治脱发的方药进行了初步探析,得出其善用风药治疗脱发,希望对临床治疗脱发的思路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风药玄府风邪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运用风药治疗泄泻理论浅析
治疗偏头痛用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