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主题研修须形成共识

2020-04-27 08:48张碧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研组

张碧

摘    要 教研组研讨形成共识是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研活动的重要标志。阐述教研组研讨共识的概念、特点,分析教研组在达成共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明确教研组研讨共识的形成步骤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教研组 主题研修 研讨共识

“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的组织策略可分为三个阶段九个步骤,分别是:(一)精心的准备阶段:甄选一个有价值的主题、设计一份有创意的方案、组织一组有思考的阅读;(二)精彩的实施阶段:举行一次有目的的说明、开展一次有深度的对话、形成一批有共识的成果;(三)精致的后续阶段:进行一系列有改进的实践、撰写一份有质量的总结、收集一夹有整理的资料。”[1]近年来,我校若干教研组推广运用上述组织策略开展研修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并对其中一个步骤——“教研组如何形成一批有共识的成果”进行了深化研究。教研组研讨共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教研组主题研修项目活动中为什么要形成一批有共识的成果?教研组怎样形成一批有共识的成果,其中有哪些原则?本文就上述问题作探讨。

一、教研组研讨共识的概念和特点

“教研组主题研修项目是教研组所开展的旨在破解疑难问题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专题研修活动的总称,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学科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教研组主题研修项目的成效首先表现在达成关于主题的共识。关于主题的共识分为两种:一是对“主题的理解”达成共识,这种共识会成为指导教学行为的基本理念。二是就“行为改进建议”达成共识,这些共识可在教师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运用[1]。

教研组研讨共识具有以下特点:1.聚焦性。研讨共识紧扣主题,是关于如何破解疑难问题的策略和建议。2.概括性。研讨共识是研讨过程中精彩观点的概括、总结和提炼,包括现场研讨中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精彩发言”。3.科学性。研讨共识反映了对疑难问题的科学认识,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科学性。4.发展性。在研讨中形成共识,再实践,二次研讨,生成二次共识,甚至三次研讨,形成三次共识。这是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过程。5.多元性。在研讨中,不仅可以只形成单一的共识,还可以是多个、多维度的共识。6.简洁性。研讨共识要简要实用,教师一看就懂。7.操作性。研讨共识要便于教师在后续课堂教学中操作使用。

二、教研组研讨共识的作用

1.共识是主题教研活动的落脚点

主题教研组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教师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集体进行研究和交流的活动。通过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沟通交流的结果无非有两种:“相谈甚欢”和“不欢而散”。前者说明教师之间具有相同的价值认同和利益追求;后者则说明教师之间产生了意见分歧,那就须要找到彼此之间的共识。只有研修活动形成共识,才能保证教研活动的高效、有序展开,也才能促进教师成长和进步。

2.共识是深度教研活动的催化剂

没有深度的教研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想让教研有深度,在研讨时就必须形成明确的共识。当然,这种共识不仅仅指大家在思想上共同接受结论,而且很多时候可能会为教师的多种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促进教师教学上的成长。

三、教研组研讨共识形成的步骤

1.聚焦问题

教研组问题的设计要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大多数人的问题,而不是某个老师或某个班级的问题,且这些问题能解决或局部解决,在解决之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某校语文教研组发现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愁眉不展,叫苦连天,严重影响了学习语文的效率,于是提出了研修主题《小学高段开放性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索》。有了共性的主题,形成的共识能让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中进行有效运用。

2.明确任务

确定研修主题后,为确保每位教师参与,教研组长须给每位教师明确具体任务。布置任务切勿一刀切,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设置不同的参与可能。通过布置任务,让教师从从属的地位转变为主动作为,让每一环节都成为有价值的活动。如某小学综合教研组在《STEM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主题研修活动中,教研组长先给每位教师分发相关材料,让他们阅读,接着以抽签方式确定上课人员、主评人、写案例者、主持人。在听课中,让教师分组记录执教者的操作方式、学生的反应等等。因为有了每位教师真实的参与,教师们也就一直处在学习和研究的兴奋中,对主题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有利于共识的形成。

3.交流观点

教研活动是有互动、有交流、有分享的活动。只有交流分享,才能进行思想的传播,才能有不同观点和经验的相互碰撞,才能矫正、丰富、深化各自立场,最终取得共识。取得共识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伴集思广益。在研讨中,参研者针对主题各抒己见,组织者将大家的观点归纳成共识。但为了防止参研者沉默不语,组织者应引领他们针对主题思考,鼓励他们提出多元化观点和想法,积极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能针对主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意见和思路。在讨论时,可让年轻教师先发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压阵。在讨论过程中,组织者须要指导参研者对主题教研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讨,说说好在哪,不足在哪,并根据各自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踐给出看法或解决措施。如某小学语文组在研讨《追问推进科普童话教学》这一主题时,要求议课者必须从如何使追问有效这个角度来议课,可以包括追问的方式、追问的时机、追问的次数等等,有了共同视角,共识的达成就容易得多了。

(2)中心发言人分享。为防止讨论时参研者偏离主题或一时无法达成共识,组织者可以提前让一个或两个老师事先做好理论准备,梳理可能形成共识的内容。在面对面研修时,让其围绕主题发言,这些人的发言往往是共识的主要来源。如某小学在研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语言目标策略的研究》这一主题时,教研组长提前让三位老师分别从“教师课堂行为”“学生课堂行为”以及“课堂时间把控”这三点做理论准备,并在观课时就自己的观察点仔细做好记录。在议课中,他们三人的观点就是共识的框架。

(3)专家引领。大部分老师由于长期埋头于日常教育工作,往往无法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就需要教育专家、名师的引领,以及从方法上予以指导。如:某小学在《“问题化学习”在小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研修中,为了引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等学科的教师把问题化学习运用于学科教学中,并在各学科中形成一定的教学范式,特地邀请区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及相应的科研专家团来校指导,促进范式共识的形成。

在观课、议课过程中,难免会互相质疑,教师须要尊重各方,倾听各方的观点,并有技巧地表达观点,给予意见时切勿言语激进。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研者至少要具备以下技巧。

①巧提意见。在此过程中,参研者要先肯定执教者的做法,再提出意见,在提出意见时,不是用“你一定要……”“你必须要……”而是用征求、探讨的语言,如“是不是……”“能不能……”“你……做得很好,那……是否会更……”通过彼此尊重的交流和质疑,让每位教师都实质性地卷入研讨中。

②提问由浅入深。教研组长从容易的问题开始问起,一直到需要更深入思考的问题。如组长一开始可先问大家客观性的问题:“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效果?”“對这节课,你是怎么看的?”然后再问:“讨论到现在,大家觉得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③有意义追问。如研讨过程中,当A提出不同观点时,参研者如果无法理解他的意见,可以接着询问他:“你说不要……,是什么意思呢?”或问:“你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这么做?”这种追问模式有助于参研者抓住关键问题。

④记录、整理与再研究。记录参研者的观点,对有争议的方面或赞同的方面做一些记号,再做深入研讨,进行决策,形成共识。当然有些生成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被觉察,教师们就要养成讨论时记录、事后再整理研究的习惯,为二次研讨和共识形成提供材料。

4.形成共识

教研组长收集大家的观点,形成的决定即共识。有了共识后,组长须要跟所有参研者再次确认共识内容,因为一旦共识形成,就会影响下一次活动的方向。

有些研修活动,一次就可以得到共识,但有些主题研修须经几次讨论才会有结果。如某小学数学组“神奇算法”主题教研活动一共进行了3次,最后才形成了共识。

在第一课堂实践时,师生竞赛的环节费时、混乱;在关键的算理探究环节可操作性不强。经过讨论,教研组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完善,力求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

在第二次上课时,学生竞赛环节表现积极,但整体参与面窄。于是教研组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思维碰撞中自主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第三次上课时,教师增加了数形结合的内容,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从而也得出了神奇算法教学模式:师生比赛——印度乘法口诀——探究推理(印度口诀与图形)——自主探究(图形与竖式)——拓展提升(图形与新算法),即共识形成。模式共识的形成对以后的算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教研组达成研讨共识的注意事项

教研组要在主题研修活动中达成共识,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性原则

教研组活动的目的达成是第一位的,所以教研方式可以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紧紧抓住目的才是关键,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关键看形式对目标的达成有多大贡献,是否有助于目的的达成。

2.全员性原则

研讨过程是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合作研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让每一位教师都贡献自己的智慧,都成为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

3.动态性原则

教师研修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活动中达成共识后,后续实践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新问题,须再次研讨,产生二次共识。这是一个不断证伪、不断实验、努力求真的动态过程。

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只有及时形成共识,才能让教师在认识上有所进步,在行为上有所改进,才能为以后的教学研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荣波.三阶九步:教研组主题研修项目的组织策略之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6).

[2] 张丰.从问题到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 支永碧.从“行动研究”到“行动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9).

[4] 杨东东,蒋世彦. 共识:一种新的教学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2).

[5] 邓松兴. 提升研讨质量 绽放教研之花[J].教育教学论坛,2015(06).

[6] 如何在会议中达成共识.高管报告(总)第(396)期.http://wenku.baidu.com/view/9b00717ff90f76c660371a64.html.

[7] 学科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探索.https://wenku.baidu.com/view/86b2d22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38.html.

[8] 关于提升教研组活动实效性的几点思考.https://wenku.baidu.com/view/a175982b28ea81c759f578ea.html.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研组
推进区域内中职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实践研究
如何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名校之名,在名教研组”
共享·共研·共成长:有效教研组建设的系统推进
破译新时代教研组建设难题
提升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力策略的研究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让“8”大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