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艳
摘要: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产教融合已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与产业教育相互融合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趋势。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当前会计专业教育中产教融合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 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教育 校企合作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领导多次在教育专题会议中强调要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自提出产教融合以来,经过多年探究与发展,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如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操作工场并存模式等。但是,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实施产教融合时,由于会计是一个特殊的操作性技能岗位,工作内容涉及企业成本、利润、进销货渠道,甚至包括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等不愿意对外展示的内容,所以相关政策与具体的操作往往会随着经济形势不断更新,给会计专业教育的产教融合造成各种障碍。
一、产教融合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的现实障碍
1.教学模式单一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很多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产教融合的理念,对于提升实践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达成了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训资料缺少仿真度,大部分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学科专业分类,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时,学生只能被动理解,然后进行阶段性理论知识检测,以此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一来,虽然理论知识教学比较完善,但学生缺少系统性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造成学生就业后岗位需求技能与专业培养技能吻合度不高,无法与企业生产需求对接。如为了节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教师在教学时一般以简单的文字描述代替原始凭证,以会计分录代替记账凭证,以“T”型账户代替账簿,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填制、判断与审核最基本的原始凭证,更不用说其他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信心。
2.会计配套教材陈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政策与会计操作也与时俱进,不断在变动。然而,职业院校配套的教材都是由上级统一规定或教材采购员统一采购的,加上教材的重新编写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时间,而且出版需要审核,所以会出现新的财税政策出台很久,但是学校使用的仍然是以前的教材这种情况。这样一来,教材更新不及時,造成教师备课内容陈旧,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内容产生差异,甚至有些内容脱离实际。
3.企业合作意愿不强
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这一方面,有些企业合作意愿不强,究其原因有三个:第一,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是如果需要参与人才培养才能获得将来需要的人才,这对企业来说,投入成本太高,且周期太长;第二,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不一定愿意留在企业或长时间留在企业,这对企业来说,投入与回报不等值;第三,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劳动力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对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来说,并不需要借助校企合作来培养人才。此外,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计部门涉及的工作内容关系到企业的财务机密和钱账等实物安全性。因此,在进行企业实践学习时,企业往往安排一些形式主义的参观,或拿出部分过时的凭证、账簿让学生翻看,学生很难接触到会计部门的运转流程,难以获得会计工作经验。这样一来,学生很难真正学习到会计岗位的工作经验,违背了产教融合的最初目的。
4.师资队伍不完善
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才能胜任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工作。然而,在一些职业院校中,会计专业教师仍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他们虽然具有一些专业资格证,但没有在企业工作和管理的经验,缺乏对业务的深入了解和跟踪,无法将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岗位设置层面的相关经验传授给学生。
二、产教融合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探讨
1.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产教融合教学实效
为了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实现零距离就业,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职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使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职业院校要按照工作岗位设置课程,让学生在职业岗位的情境中学习,实现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和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以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引领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此外,职业院校可以在合作企业的财务部门复印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时开具或取得的原始凭证,组织学生按照企业流程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适当地讲解学生完成的相关凭证内容,加深学生理解企业日常账务处理的详细流程与具体操作,通过探究真实业务流程与系统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树立学习自信,形成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心与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开发教学资料
为了让会计专业的学生接受最新的会计知识,更好地适应政策变动后的会计岗位,面对教材知识更新的延后性,职业院校应通过对合作企业的调研,知晓企业会计岗位需求,再由学校牵头,组织会计专业教师与企业中经验丰富、业务资深的财务人员和财税部门的专家,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最新辅导用书、最前沿的国家财税政策,整合企业中的真实案例,充分吸收企业会计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开发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为课程服务的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课堂与课后实践的需要。这样一来,专业骨干课的教学内容、会计资格考试内容能够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接轨,切实做到岗课证对接,构建会计专业教学新模式。
3.让企业获得实惠,促使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
合作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产教融合的实行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职业院校要让企业高度重视并主动参与。首先,职业院校可以请政府出面,建立激励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对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和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适当地补贴合作企业,弥补企业的合理支出,或者实行税收免税或减税等优惠政策;其次,职业院校可以请求当地财政主管部门和会计学会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整合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机构等资源,协调和规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对学校和企业实施专业指导、质量评价和技术服务;最后,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商定,学校派出理论经验较足的会计专业教师,定期对企业人员进行专题理论培训,更新政策知识,实现校企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4.加强锻炼培训,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
自己懂“渔”,方可授人以“渔”。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技能尖的“双师型”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双师型”教师是不但具有高校教師资格,还具备一系列的专业职称,如会计师、经济师等,这样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为了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职业院校应设置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制度,鼓励并定期安排教师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带着教学中的课题走进企业,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实践工作,避免产教分离。同时,为了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职业院校还可以制订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通过聘请专家或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措施。在建立、实施和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必须充分发挥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益,做到全过程地融合与协作,才能为社会和各行各业培养出更多的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浩.五年制高职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郑卫东.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研究框架设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3]姚莉.会计专业群“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
[4]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
(作者单位: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