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理
【摘要】本文论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含义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要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高效的课堂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四项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
【关键词】问题导向,问题情境,自主学习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是一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一切从问题出发,教师按照事先制订的教学目标,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实时互动,同时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方式.当前,江苏省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而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契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标提出了高中学生必备的五种数学能力(1.空间想象,2.抽象概括,3.推理论证,4.运算求解,5.数据处理)和六大数学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2.逻辑推理,3.数学建模,4.直观想象,5.数学运算,6.数据分析),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教学可以通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上述能力以及思维表达.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教学以问题的提出为出发点,包含下面三个主要过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顺利完成上述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需要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研究,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质疑和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要时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对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不应该仅仅盯着学生的成绩,而应该把精力多放在寻求教学的本源上.让学生通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提高成绩,这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以学生为主体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比较枯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增强话题的活跃度,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可以利用大头钉和绳子,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椭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教具,来感知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选择在新旧知识点关联处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点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点,不同的章节往往有不同的知识点,新的知识点往往是从旧的知识点中生发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新旧知识点的交汇中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是结合社会的热点话题、热点现象都是不错的选择,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更有深度.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构建,对旧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对新的知识进行引入.
2.选择在重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减少了例题的个数,增加了课后习题的数量,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进行分层设置,倡导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思考,增强学生从练习中创新的能力.课后大量习题都设置了出题的背景,引入了大量的数学文化,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本身,也感受了数学文化.
3.選择在学生认知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
每节课都会有相应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都会有关键性的问题,而高中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可以把这些概念作为问题的核心,让学生在具体观察和实践之后建立思维认知,逐渐掌握这些概念.
(三)创设高效的课堂问答
一方面,课堂问答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问答,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下足功夫,做好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相对应的预案,做好问题设置的完整性,拓展教学的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纠错,从多个角度寻找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难度系数比较大,所以有些学生会有畏难的心理,学不会,又不敢向教师提出疑问,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敢于质疑,一方面,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更紧密的关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质疑获取更准确的知识,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思考.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学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提高对问题探究模式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众雨.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7).
[2]曹桂忠.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16).
[3]罗丽萍.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型社会的意义[D].太原:山西大学,2007.
[4]顾小清.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