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娇娇
【摘 要】 随着教育部门与社会公众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重视程度的提升,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越发明确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切实提升小学生个体素养的积极意义。但是,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有效性较差的弊端,无法将音乐课程的优势充分发挥,所以提升该门课程教学有效性是目前一线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
就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其不仅需要承担培养小学生个体能力与素养的使命,还需引领课程实施的具体方向,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认知状况与音乐学科特征充分融合,然后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落实教学,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优势。
一、体现素质理念提升教学有效性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想达成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必须要时刻体现素质教学理念,并将其作为开展音乐教学的落脚点,只有如此才可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开展的有效性。首先,深入挖掘教材。对于任何课程的教学而言,教材都是开展有效教学的载体,所以说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资源,做到对音乐教材内容全面且深入的掌握,为后续提升教学有效性夯实基础。其次,透彻分析学情。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做到对小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并需要将教学主体交还学生,所以说音乐教师需要在了解小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只有如此才可转变以往主动开展的笼统教学状况,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再次,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通过学情分析获得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音乐素养等众多内容作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力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教学难度过大无法实现的状况。最后,应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音乐教材由众多音乐作品组成,这些音乐作品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如教学手段应用不当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状况应用最恰当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如此不仅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还可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培养自学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并培养小学生的个体素养。自学能力属于学生个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学生个体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意义。对于小学音乐学科而言亦是如此,教师需要明确培养小学生音乐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在日常教学中将其付诸行动。小学音乐教师在落实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具体教学状况就自身教学模式做出优化与创新,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产生积极影响,使其可在保持学习兴趣持久性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主动展开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教学有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
例如,在教学导入阶段可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利用信息技术,以图画、动画、音频等形式将此场景进行展示,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距离的同时让其结合这一生活化情境就主题特征、情境发展等因素展开交流,不仅有利于课堂气氛活跃性的提升,而且可进一步通过学生兴趣的激发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落实。如教学落实阶段,教师可在具体讲解前让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就新教学知识展开大胆猜想和推断,利用音乐知识一通百通的特征举一反三,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小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可锻炼其自学能力。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猜想或者推断的方向、深度、范围等,将教学主体交还学生的同时通过其猜想或者推断了解具体学习状况,由此后续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强化创新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新素养可进一步激发并提升其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潜能,不仅可加深小学音乐的教学深度并完成有效教学,而且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时要明确音乐实践和体验活动对小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确保课内外各实践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对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尝试提升自身音乐感知能力,进而强化创新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如在开展音乐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让学生探索几种不同乐器的音调、音色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对音调、音色以及节奏的把控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等,夯实小学生的音乐知識基础,为其后续的创作及创新做好铺垫。音乐教师还可在完成阶段性教学之后组织主题比拼活动,利用音乐比赛活动调动小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其在好胜心的驱动下主动探索音乐乃至创新音乐。
四、重视鉴赏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
音乐鉴赏能力直接影响小学生个体音乐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尊重音乐多样性的前提下强化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与鉴赏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开展对音乐知识中包含情感与内涵的深入探索,将音乐素材中蕴含的美育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在切实提升小学生鉴赏水平的同时强化教学有效性。
如,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应用“对比”教学法,以教材教学内容为核心选取与其内容、形式或者性质相似的几个音乐作品开展对比教学,通过对比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并探索音乐作品的内涵与表达优势。再比如,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场景,积极营造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意境或者情感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作品、感受音乐并由此体会内涵。长此以往,小学生个体音乐鉴赏素养大幅度提升,其音乐知识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得到侧面强化,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受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直接影响,学校和教师要明确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升对此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但是,当下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仍旧不是特别理想,教学有效性较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将音乐学科的教育优势充分发挥,所以说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较差的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文结合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状况提出几点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为一线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或者依据,在共同强化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音乐学科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安雷雷.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中核心素养理论运用策略[J].北方音乐,2018,38(20):194-195.
[2]陈彬飞.灵动的音符,激情的体验——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J].北方音乐,2019,39(05):187-188.
[3]赖世美.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
[4]鲁茜.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好家长,2019(22):249.
[5]李淑婷.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8(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