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 胡春玲
摘 要:鉴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双师型”教师标准的认定,并针对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培养
一個学校的办学水平是由这个学校教师的质量决定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培养的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更注重学生高技能的培养,他们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传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把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传授给学生,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目标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具备职业技能,并熟悉产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以便能够开展技术服务、决策咨询等社会服务。
针对上述这些要求,需要高职院校中有一大批“双师型”教师,那什么样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如何?
一、“双师型”教师标准的认定
“双师型”教师,目前有三种界定方法:一是“双职称型”,即有两个职称,其中有一个是教师系列的职称,另一个是具有企业、行业的技术职称;二是“双证书型”,既有一个教师资格证又有一个职业资格证;三是“双素质型”,即教师要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素质,要求教师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
在高职院校,许多人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上,也就是“双职称教师”或“双证书”教师,这两种界定方法由于具备证书,相对来说,更好界定。而相对“双素质”中的能力界定则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依,界定方法不好掌控。
随着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结合,智能制造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强调,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国家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凸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者——“双师型教师”,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给出了明确的认定标准,即“双师型”教师就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有三种来源,原有教师学历多为专科或本科,有教学能力但实践能力欠缺,新招聘教师分为两种,一是引进的硕士、博士等应届毕业生,这类高学历人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二是引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这类高技能人才有着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所欠缺。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由这三部分教师构成,主体结构层次难以改变,学校需要从多方面来努力提升当前教师主体的职业能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规定,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就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主体来看,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重点在两个方面进行,即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一)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职学校新招聘的这两类教师来说,或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或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他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新兵,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首要任务。
首先,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勤于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多听其他老师的授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其次,每上完一课,都应该针对这堂课的得失认真思考,认真反思:这堂课是否成功,找到成功和不足之处,通过不断反思,完善自我,逐渐形成教学风格,总结教学经验;再次,利用学校创造的机会,参加学校的评课、赛课活动,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更快提高教学能力。
(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但是,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有以下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
目前,有许多学校制定和执行了“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但是考核部分大于奖励部分,导致教师发展动力不足,应当适度加大激励机制,使教师主动参与,以保证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2.改善校企对接模式,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效果
企业一般以赢利为目的,由于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师到企业实践不能为企业创利,致使企业不愿接纳教师,影响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热情。政府要做好引导,必要时可以给予企业政策或经济补偿,从而改善校企对接的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先行。
参考文献
[1] 詹永富,刘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109-110.
[2] 俞启定.“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培养问题辨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4):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