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燕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根据本校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学校自身条件,组织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士利用各种资源共同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习近平讲故事》为例,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结合课题组教师在农村中学的教学实践,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策略与建议,以为广大初中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年,由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国际课程研讨大会上提出,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政府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随后,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到各种各样的校本课程开发来。受此影响,我国也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在上述國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国内很多学者和学校开始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以及课程管理模式,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国家的课程不能满足各个地区历史教育的需求,所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单一性,使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作为农村中学,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应当立足区域实际,符合农村初中生的认知特征与认知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校本课程的教育作用,促进农村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育的意义是要引导学生从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强调课程应关注人的情感、理想、兴趣和个体经验等,发展学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思想意识,以实现人的潜能,培养‘完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兴趣和能力,尽可能地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密切相连。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生活环境,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且愿意去学习的部分作为课程内容。
(二)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吸收信息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育提倡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要在学生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菲吕马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各种活动”,麦克米伦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工作,该课程开发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沃尔顿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其结果可以是教材的选择、改编,也可以是教材的新编。”
在国内,学者黄政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力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教育人员权责。由学校教育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与评价。”学者徐玉珍指出:“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跟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概念的界定
校本课程: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的相关政策,学校成员及一切相关人士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为目的,共同参与开发符合学校实际、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更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能彰显出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办学的一种课程类型。
习近平讲故事:《习近平讲故事》由人民日报社编写,全书精选了109篇故事,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会议及场所讲话,涵盖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各项新理念与新战略,这些故事鲜活而生动,充满着中国智慧与深刻的哲理,又通俗易懂,在内容范围上涉及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大,包含众多人物,反映出习近平深厚的人文底蕴与领袖风范。
农村初中《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建设:是指农村初中立足本校实际,以《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为蓝本,构建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建构、课程实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为内容的校本课程体系,以丰富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建设内容。
(二)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以《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为蓝本,更好地构建科学系统的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体系,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建构、课程实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以夯实《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帮助农村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乐趣,也可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研究的内容:
以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农村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校本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更好地构建《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的体系,包括《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向、原则、内容开发、实施的策略这四方面的内容,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与策略,为广大初中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大量文献,包括相关书籍、期刊论文,加以整理分析和总结。
2.访谈法:课题组与相关教育专家展开讨论和访谈,征求教育专家的意见。
3.实践法:课题组根据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了《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学生教育和培养之中,并且根据应用效果进行优化和调整,确定最终的校本课程方案。
五、研究的过程
准备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查阅资料,进行课题设计。
研究阶段(2019年1月--2019年9月),围绕校本课程进行设计与实施。
中期评估(2019年10月--2019年12月),中期论证和中期成果汇报。
结题阶段(2020年1月--2020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召开成果展示会,接受专家的评估和验收。
六、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确立了《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向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对本校的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调查发现,农村初中生存在一些价值取向方面的迷失与偏差,如人生目标不够明确,更注重个人利益,集体观念比较淡薄,部分学生道德素质低下,行为习惯较差,意志毅力不坚定,缺乏感恩之心、漠视社会责任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有多重原因的,由此,我们在《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向上,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村初中生的道德品质。
2.明确了《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在《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时,应当坚持开展自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力争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出特色。
3.设置了《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内容
在《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内容上,学校可以以《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为蓝本,通过课程补充、课程整合、课程拓展、课程改编和课程新编等活动进行了该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等具体内容,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程开展的成效。
4.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
本次课题研究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习近平讲故事》的兴趣
《习近平讲故事》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全书精选了109篇故事,涵盖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各项新理念与新战略,这些故事鲜活而生动,充满着中国智慧与深刻的哲理,又通俗易懂,十分适合初中生阅读,将其作为农村校本课程的建设内容,与农村初中教学相融合,可以丰富农村校本课程的内容,丰富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根据其中的具体故事,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代入情境,激发学生对《习近平讲故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将书本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使得创设的情境能更真实生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征,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习近平讲故事》有助于农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也能深化农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历史、语文等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选取书中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故事,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习近平讲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3)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德育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长期生活在农村,他对于农村生活、学习、工作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宝贵的生活、工作经验对今天的农村学生依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与教育价值,农村学生可以在这些故事中感受到伟人的人格魅力与榜样典范,帮助他们的学习与人生指明方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读书会活动,让学生们相互分享自己阅读以后的心得与体会,畅所欲言,阅读书中打动自己的片段等。或结合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劳动活动、看望农村老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书中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研究分析
经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完善,研究的内容、结构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研究的缺漏,譬如,在《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开展的具体课程安排、评价体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将促使我们今后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以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广丽.《习近平讲故事》校本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31
[2]王依蕾.認知视角下《习近平讲故事》的蓄意隐喻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3]李云贵.习近平讲故事[J].党员文摘,2018(02):6-8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初中,江苏 南通 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