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潜能生转化策略探析

2020-03-23 05:58高云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潜能生语文教学

高云雅

摘    要:潜能生是让所有老师担忧的一类人群,其形成的原因既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如何才能转化潜能生呢?本文从相关概念的界定、潜能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潜能生;教育转化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使得他们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于是班级中便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俗话说,十个指头还有长短,我们又怎能要求一个班的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呢?但如何转化潜能生,却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概念界定

何谓潜能生?潜能生实际上就是以前我们所说的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有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的孩子差,但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具有转化为优秀生的潜能,却暂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

二、成因探讨

潜能生形成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 家庭的因素

俗话说“三岁看老”,它告诉我们很多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而这一时期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

(1)放任型家庭。这样的家庭,或者父母忙于工作、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或者父母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孩子小时候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孩子上学后,他们则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的事情,从不过问。这种家庭的孩子的童年都是非常自由、快乐的,想干什么都可以,也就是所谓的放养,对孩子听之任之,于是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不爱学习。

(2)缺陷型家庭。这样的家庭,或许是父母不和,或许是父母离异,总之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每天要面对的要么是父母的争吵,要么就是无人照管,还谈何关注孩子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不爱学习。

(3)专制型家庭。这种家庭的父母相信的是“棍棒下面出孝子”,平时对孩子不理不问,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则大打出手,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要么不敢说实话,要么也像父母一样认为棍棒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最后成了学校的“老大难”。

(4)留守型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只好从小跟着老人一起生活。而老人年事已高,只能照顾其生活,根本无法顾及其性格的培养或者学习习惯的养成,于是就造成了这类家庭的孩子们较偏激的性格或者不爱学习的习惯。

2. 教师的因素

一年级的孩子,除了极个别的特别怕到学校之外,大部分都是对学校特别向往的。但由于所遇到的老师不同,也让孩子们养成了不同的习惯。

(1)放羊型教师。由于一些社会的原因,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承担责任,他们觉得上好自己的课即可,教学中即不鼓励学生,也不严格要求学生,对于不听讲的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孩子、上课吵闹的孩子既不批评,也不惩罚,所谓的明哲保身。表面上看是给了学生自由,和家长的关系也和和睦睦,但久而久之,则让孩子养成了不听讲、不写作业的不良習惯。

(2)惩罚不当型教师。这类教师对工作特别执着,也非常严厉,对学生的一点不良行为即会予以惩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老师、对学校产生恐惧或者逆反心理,从而放弃学习。

三、转化潜能生的策略探析

潜能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想更好地转化潜能生,需要多方面配合,形成合力。但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却往往无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予以配合;我们更无力改变社会的某种现状,从而最大限度地转化潜能生。但我相信,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通过课堂、通过活动,尽我们的最大所能,改变自己班级的学生。

1. 鼓励是敲开心扉的钥匙

孩子们对老师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特别是小学生。潜能生由于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不佳,一直以来都是被老师批评的对象。所以,对于批评,这类孩子却好像是免疫的,无论你是私下批评,还是在全班进行批评,他们都会无动于衷。有一些孩子表面看起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过后依然我行我素。因此,老师的肯定与鼓励,有时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女孩黄同学,成绩非常差,每一课的听写最多只能对一两个词,课文总是背不出来,考试也只是二十分左右。作业倒是能按时交,但作业的质量却不敢恭维。对于她,我头疼得不得了。试着把她叫到办公室里谈话,她却低着头一句话都不说,甚至从那之后,看到我就急忙躲开。有一次,我在评讲作业的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时,看到她的手举起又放下,于是,我就叫她上讲台来做。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上来了,并且做对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刚才我看到黄同学想举手,还在担心她到底会不会做呢!没想到她竟然做对了,咱们是不是该把掌声送给她?”同学们的掌声结束之后,我笑着对她说:“我有点喜欢你了。”没想到的是,自打那一天之后,我经常看到她举起手,虽然她回答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有一次,我有意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她说:“我越来越喜欢你了。”没想到的是,一句“喜欢你”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她的听写慢慢地都做对了,课文也能背出来了,在期末考试中竟然考到了63分。

一句“喜欢你”,或许只是老师的无心之言,但在孩子听来,却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其有了无穷的动力。

2. 成功的喜悦是转化的动力

相信没有哪一位孩子愿意成为潜能生。一部分孩子之所以成为潜能生,主要是基础太差。比如一些作业他们不是不想做,而是不会做,再加上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提高自己的成绩,于是也就自我放任了。如果老师能让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相信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对于语文来说,较难的是习作,比较简单的是生词的听写、课文的朗读。所以,我在语文课堂上设置了每课一听这个环节,也就是每一节语文课都进行听写,但只听写五个词。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一些较难的词语进行滚动式的记忆。孩子们一天记一点,一天改正一点,渐渐地,当听写一篇课文的生词时,大部分同学就能够全对了。

现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每一篇课文的听写已经由原来的只有二十多个100分增加到四十多人,不及格的人数也由原来的十几个下降到两三个。其中一位潘同学,开始听写基本是零分,作业更是不完成,但现在听写没有出过错,还总是要求到黑板上听写,上课也非常认真了,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了。

如果说鼓励能够敲开孩子的心扉的话,那么成功的尝试则让孩子更加有信心,转化成一种动力,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为之而努力。

3. 阅读为转化保驾护航

学习语文,如果能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相信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也会很快得到提升。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持续阅读,则需要一定的恒心。

不管是哪一个孩子,太容易得到的,就不太会珍惜。奖励,则是孩子们的最爱。因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奖励阅读:单元听写90分以上的孩子,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一本书,100分的则可借2本书;每次考试只要有进步的,均可到图书馆借阅一本书。这样一来,借书成了一种荣誉,而得到这一荣誉的孩子也就格外珍惜。当然,也有个别的孩子无法得到这一机会,于是来向我请求让他借一本书,我则往往会同意,但会和他达成一定的协议,提出一定的要求。因为我知道,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要想让他们爱上阅读,则必须先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于是,在我们学校的每个周一、周二,往往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群孩子跟在我们身后,在别的班的孩子们羡慕的眼光中,得意扬扬地走进了图书室……于是,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学语文了。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来说,潜能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转化好潜能生是我们毕生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要对他们轻言放弃,只要有耐心、爱心,只要给他们自信、勇气、动力,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他们一定会找到自己蜕变和成长的轨迹,一定会成才。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潜能生语文教学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方法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