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政教师的生本德育工作

2020-03-04 12:45:45河北省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邢国盛
关键词:德育工作师生关系德育

■河北省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 邢国盛

德育是高中思政教学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充分体现德育作用、价值和优势,导致思政教学难以有效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指导。与此同时,高中思政教师存在对学生主体性尊重不足的问题,对以生为本原则的践行不到位,更进一步影响了思政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重点从生本和德育两方面,对高中思政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路径加以探索。

一、高中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本教育理念贯彻不到位

针对高中思政教学,生本教育理念的融入与贯彻极其重要,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长发展。只有将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与探索,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才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而且高中思政课程本就是高度强调实践的课程,只有学生具备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才能真正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学习中并加以实践,将所学转化为所有。唯有如此,高中学生才能在思政教学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并逐渐形成科学思想、正确观念、良好品质、优秀道德,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不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贯彻并不到位。首先,教师缺乏生本理念意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中教育都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重要目标,相应的“灌输式”教学成为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只能在教师的指导、要求、规范下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教师长期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后,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从而忽视生本教育理念。其次,师生关系失衡严重。传统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往往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和状态,而学生则是服从教师权威的学习者,而且师生关系的单向性较为严重,即教师过于重视“教”,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而且这种教师关系还有着较为片面的情况,即教师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

(二)德育功能缺失

导致高中思政教学德育功能缺失的原因较多,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教学理念和方法陈旧。传统教学往往是以教材为基础,教师按部就班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甚至是灌输,缺乏实践性和拓展性,难以起到有效德育。其二,思政教学和时代脱节情况严重。长期以来,高中思政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套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在缺乏积极创新的情况下,思政教学自然难以避免与时代脱节,难以满足时代要求,相应的德育作用也将受到严重限制。其三,思政教学过于单一独立。思政教学没有和高中教育的其他部分实现深度共联,尤其是与德育的结合不够深入,相关资源的整合配置不到位,也很难有效发挥思政教学的德育功能。最后,社会因素对思政教育的影响极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群众思想意识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海量信息对社会运行造成了巨大影响,高中生能轻易接触到网络信息,难免会接触到一些有害、不健康的信息,并受到影响而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而高中政治教学没有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教学优化,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缺乏关注,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高中思政教师的生本德育工作

(一)明确生本理念下思政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高中思政教师要想坚持以生为本,让思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做好生本德育工作,应当明确基于生本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打造更加科学、合理且有利于生本德育工作开展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思政教学是自己与学生的教与学紧密衔接、相互贯通的过程。即教师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二者应当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尤其要避免一味地进行“教”这种情况出现,防止师生关系变为以“教”为核心的单向关系。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为前提。教师和学生均是思政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尤其是学生主体地位尤为突出。必须尊重学生自主性,发挥学生能动性,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配合,形成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学过程变为具有多方面互动的过程,而非简单机械的复制、记忆与存储。最后,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性。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主体,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更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和创造,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

(二)优先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思政教师落实生本德育工作的基础在于转变教学观念,只有从思想意识层面进行转变,才能真正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转变。对此,高中思政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将自身置于首位的意识和理念,转而关注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点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教学态度加以调整和改变,准确意识到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性、主体性,方能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共融的良好新型师生关系,为生本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教师不再将自己作为思政教学的主导者、传授者,而是更加强调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评价者身份,强化课堂中的互动性,让学生能够与自己处在平等维度下共同学习与探索,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高度重视思政教学中的德育,不再将思政课堂当作简单的课程知识传授基地,更要将思政教学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融入更多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与正确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深化教学内容研究与拓展

在生本德育工作指导下,思政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拓展,以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德育要求的方式内容展开教学。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围绕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德育要求,紧密联系时事政治,针对社会热点与焦点实现理论和实践内容的结合,深化内容深度。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以学生兴趣为重要依据,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充实教学案例,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德育内容的拓展时,应当将教材内容、学生兴趣、德育内容进行深度结合,拓展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编排,让学生可通过充实丰富的内容理解知识,产生兴趣,同时全面锻炼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围绕学生展开思政教学和德育。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如以案例作为导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又例如提出实践性问题,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应当遵循激发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纠正学生错误,适当提出意见,鼓励和表扬学生,增强学生自信,提出新的问题与探索内容这一基本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地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对学生进行引导,而非直接将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中生化所思、所悟与所获。

(五)全面促进德育和思政教学的结合

德育和思政教学的结合体现在多个方面,教师在开展生本德育工作时也应当重点推进德育和思政教学的全方面结合。首先,应当将教材与德育进行结合。教材是高中思政教学的基础,即便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主研究、合作发展,但也不能忽视教材的重要性。将德育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对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有正确认知,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其次,需要促进德育和时政的结合。高中思政教育决不能固守于课本,而是要与时政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社会、重视国家大事的习惯,并通过时政对学生展开德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然后应当将德育和教学方法相结合。杜绝说教式的德育工作,探索更加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实物展示法、例证法、情境模拟法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德育熏陶,养成正确价值观。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师生关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