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前郭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王志慧
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为核心,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学家约翰·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教师既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做到技能与文明同行,知识与德行并重。
随着网络高速发展,知识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理论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学习效率普遍提高。而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中职教育的各学科中,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思辨性、独特性,其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门语言,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思想道德修养。在英语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既提高了学生面对复杂世界的分辨力,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在德育实践中,应重视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积极关注学科前沿,努力掌握新知识、新词汇,研究最新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综合消化学习,进而选用更科学、高效的德育方式。
首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要把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规范教育与社会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在英语德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挑选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德育材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综合保障英语德育质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循循善诱,将教育体系与知识结构精细化、长远目标细节化、教学方式幽默化。在英语课的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外延型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适当升级问题难度,增加挑战性,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在面对实践中的问题时,应坚持问题原则性不动摇,同时保证解决方法的灵活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适当加强学科交叉,不单单只受限于纯英语语言教学,还要拓展英语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一扇重要窗口。打铁还须自身硬。身为教师,在精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课上时间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通过自身的积极勤奋、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如,日常课堂上使用“Good morning”“Thank you”“You are welcome”等简单的礼貌性用语渗透德育,透过日常润物细无声的言行举止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给予学生最好的指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师要认真分析英语教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性,认真挖掘英语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精细化加工德育素材;同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用于本班学生特点的课程教案,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将课程要求与德育相结合,通过结合点进行突破,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融合于英语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将客观知识规律变为主观想法态度,继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诗朗诵比赛、经典影视作品配音等趣味性活动,有意识地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英语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如在设计课堂团队活动时,重点强调合作,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主体能动性,通过各类趣味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和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丰富了教学方法、提升了课程趣味性、升华了中职教育的意义。在今后的中职英语德育道路上,教师还应继续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精心设计课程方案,借助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操。
新时代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内容须依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为学生打开通往另一种文化的“窗口”,更被赋予崇高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