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

2020-03-04 12:45:45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活动德育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 于 泉 秦 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应的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政策,并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初中生的身心处于发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特征,达到身心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渐注重学生的德育,其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应该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渗透道德教育内容,充分发挥道德教育优势。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将德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一、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时要改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逐渐变成学生的引导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外部因素,学生是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影响着外部因素。因此,在体育与健康德育渗透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沟通的过程,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思想道德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教学的全面性原则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师不能只针对某一部分学生进行教学,而要全方面地开展工作。德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将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与德育相结合,进而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发现学生思想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密切观察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应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增进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偏离。

(三)教学的系统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德育的系统原则是指教师进行教学时,系统地规划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切勿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讲解。教师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规划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渗透德育

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进入了青春期,并且会出现第二性征。例如:男学生会出现喉结,他们的身高会突然增加,肌肉会逐渐增多;女孩的身高也会增加,乳房发育会很快。在这些生理变化的驱动下,学生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情绪容易暴躁,在某些问题上产生负面的想法。对此,教师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德育,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几点:第一,确定教育目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第二,充分整合教材资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体会体育与健康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游戏进行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如拔河、跳绳、绑腿跳等,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同时,学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也会遵守比赛规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意识,避免在生活中出现冲动的情况。

(二)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特点渗透德育

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其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大部分内容中还包含德育。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内容,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在开展跳箱教学时,教师会发现有些胆子小的女生害怕跳箱活动,不愿意参加锻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明确地讲述跳箱要领,并引导学生掌握跳箱动作和方法。在学生跳箱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从低箱子练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难度,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三)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规范性渗透德育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具有规范性的特点,无论是开展常规教学活动还是开展专项体育训练活动,规范性是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时,要从常规教学的规范化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例如,在课前集训活动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听到集合信号立即排好队伍,同时要规范学生的站姿:双腿并拢,双臂夹紧,目视前方。严格规范学生的动作,能有效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良好道德意识的培养指明方向。这里应该注意到,初中学生对教师的动作有着浓厚的模仿兴趣,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争相模仿的对象,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言行施加严格的要求:如果想要要求学生不要迟到,教师自身需要以身作则,提前3分钟到达教室;要求学生按照规范集合,教师同样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标准化教学外,在特殊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会对学生进行标准化教学。例如,在田径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将首先向学生介绍田径训练的要求和规则,让学生在规则的驱动下严格按照要求参加训练活动,这不仅保证了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四)结合课堂常规和组织练习进行德育

课堂规则是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基本内容,在体育教育中,包括课前热身、课内练习和课后应用。教师应将这些常规内容与文明、道德、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相结合并制度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考勤和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个性,在保证体育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同时,组织学生实践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它与完成课堂任务的教育方法形成了一个整体,也是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通过分配任务、要求和解释行动来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通过团队组建、变更组建和动员,培养快速有序、集体协作、纪律严明的作风;在小练习中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在指导学生实践时,教师指导学生发扬风格与美德,同学和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教师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战斗精神,鼓励学生及时进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教师要善于依靠班级团体的力量来监督和制约违纪行为,并及时引导他们,从而把不良风气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综上所述,近年来体育教学中强调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中学体育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需要做好基础课程建设,帮助学生养成强硬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融合德育,将教学内容和素质教学相挂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育,而不是仅流于形式上的德育。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活动德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