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丽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近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幼儿阶段教育,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促进幼儿保育教育水平持续提高。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突出问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学术界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焦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等奋斗目标。由此可见,本文对民办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J幼儿园是A乡镇一所民办幼儿园,是当地两所幼儿园中规模较大、口碑较好和师资较强的一所幼儿园,该幼儿园地理位置较好,位于菜市场门口,方便幼儿家长接送小孩和购买家庭必需用品。该园共有8个班,有250名幼儿和16名幼儿教师,园所面积600平方米。其中,有2名教师是师范类大专学历,6名教师毕业于师范中专学校,7名具有初中文化水平,1名是当地小学退休老师。这些老师中仅有8名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
笔者在J幼儿园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实习,通过这三个月,对该园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与该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非正式访谈、交流,全面了解了他们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育儿观念和教育理念,从而为本研究提供最真实和最丰富的调研材料。
通过对J幼儿园的深入观察和了解,笔者主要从园所环境、园内一日生活内容、幼儿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幼儿家长认识等方面详细记录和提炼了该幼儿园教育存在的“小学化”问题。
J幼儿园位于A乡镇菜市场入口旁,每日车水马龙,声音嘈杂,污水横流。该幼儿园由居民房改造而成,晨间活动区域是在公共空间里用围栏隔出来的不足200平方米的运动场地,场地上可依稀看到几条白线勾勒出的跑道,没有器械区、游戏区、沙水区、动植物区等活动区域。教室里,每一面墙都呈白色,未见有环境创设的痕迹,墙上仅有几张名人名言的泡沫板。每间教室都不足30平方米,教室中格外显眼的是黑板上的“田、天、日”等文字。除了小班外,其余教室都摆满了桌椅,位置固定整齐。教室内没有盥洗场所,没有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等区角,教室布置单一、空洞。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J幼儿园身陷闹市区,环境脏乱差,无法为幼儿提供安静、洁净和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该幼儿园活动空间狭小,基本的幼儿教具、玩具缺失,无法为幼儿提供基本的游戏条件。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需佩戴扩音器,为幼儿讲授每天必讲的授课内容,幼儿都很听从老师的安排,课堂上非常安静,老师叫翻书就翻书,老师叫跟读就跟读。纵观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时间非常少,每天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拼音、汉字和算数等内容。同时,幼儿每日离园回家后需完成家庭作业,教师要求幼儿第二天上交并进行批改、订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J幼儿园幼儿一日生活以学习为中心,每位幼儿每天需要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游戏活动更多出现在幼儿课间休息时间,更多属于幼儿自主玩乐形式。
J幼儿园课堂上,每位幼儿教师必须带上两样东西,一是备课本,二是教鞭。在幼儿教师的备课本上,满满地写着每一天将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幼儿每天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对于调皮捣蛋的幼儿,幼儿教师往往采取教鞭体罚或者吓唬的方式管教幼儿,每个班级每天都存在不听话的幼儿被体罚的现象。在该幼儿园,幼儿是否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和班级秩序是否良好是衡量幼儿教师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
幼儿教师使用纯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反感。对于幼儿学习行为的引导,不应该采取体罚这种粗暴的方式,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规则,在规则中自由发展。
为深入了解幼儿家长对“小学化”的认识,笔者向大中小班各两个班的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85%以上的幼儿家长不了解教育“小学化”,并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就应该多学知识;89.5%的幼儿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认为幼儿园就是小学预备班,是幼儿托管所,教幼儿识字、算数越多越好,这样将为幼儿升入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J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缺乏科学的育儿观念,无法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家园共育更是无从谈起。
三 、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J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缩影,大部分农村幼儿园都存在类似问题,就其产生的缘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举制遗留下来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心中,由此导致的重文轻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他们一直认为,知识是判断人才的唯一标准,这偏离了科学的人才观、智育观。同时,权威的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形成了错误的儿童观。很多家长认为,幼儿的想法不成熟,幼儿的一切都应该服从于家长的建议,家长是幼儿的主导者,他们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由外在条件决定的,而忽视了内在条件的重要性。于是,智力演变成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也成为衡量幼儿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应试教育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幼儿家长。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制度,成为每位学生必须面对的难关和转折点。“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导致学校教育在评价上只能用分数说话。社会上出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号令,诱导家长将孩子中学的知识提前至小学学习,小学的知识提前至幼儿园学习。当前,教育部严禁小学采用考试制度,于是,部分小学开始采用面试的制度,摆放一堆语文、数学题让孩子当场回答,根据面试结果将孩子分为不同的等级。在等级面前,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A级而不是C级,这就使很多幼儿不得不提前学习算术、写字。在一些农村幼儿家长的观念中,农村幼儿物质条件没有城市里的幼儿优越,这就导致了家长们心急如焚,急切地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些行为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农村幼儿不得不从小承受着更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
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是出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家长对知识、技能传授的过分重视,以及对幼儿未来成长的过高期望和担忧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会对幼儿园的教学产生直接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农村幼儿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即为了幼儿今后进入更好的小学学习的一种预备教育,因此就应该将小学的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园,幼儿上幼儿园就应该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的人生追求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将自己的愿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够成才,既实现自己的愿望又增添颜面,而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便觉得孩子丢了自己的脸,没面子。父母的虚荣心越强,赋予幼儿的期望值就越高。
农村幼儿园的师资队伍有限,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水平总体偏低,教育观念落后,还有部分幼儿教师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缺乏专业素养。调查发现,在大部分幼儿教师眼里,听话、爱学习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认识较肤浅,对教育教学方法掌握不够精准。在幼儿教师的观念里,能够使幼儿进步的方法只有不断地选拔、不断地比较,并且常常停留在横向比较而非纵向比较上,即让幼儿与幼儿比较,并非让幼儿与自己比较。过分强调学习、掌握知识,这实际上已经违背了“促进幼儿内在发展”的初始目的。
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更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应该成为全社会、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等多方面的共同责任。
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当承担起主体责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长期存在,与政府部门的指导不力、监管不严息息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着力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从国家层面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立法的进程,进一步规范其性质定位,建立幼儿园管理体制。第二,明确教育部门管理职责,坚决扭转责任落实不到位、懒得管、不愿管的懒政观念。第三,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设备,改善其资源不均衡、质量不理想的现状。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教育公平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质量。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一直是一个盲点,教师的从业起点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对幼儿教育的科学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原始层面,由此种种可以发现,应该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养:第一,制定并落实乡镇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严格落实新入岗教师的学历要求,从而确保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逐渐提升。第二,加强农村幼儿师资的专业培养和培训,在当前农村大量非幼师专业教师进入幼儿园的情况下,要真正做到幼儿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培养相结合。第三,与地方师范类高校协作培养,实现互利共赢,要充分利用师范类高校的资源优势,与高校学生进行“顶岗置换”学习,让师范类毕业生走进农村幼儿园,为农村幼儿园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同时,还应让幼儿园里未达标的幼儿教师进入高校进修,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理论认知。
家园共育是实现幼儿健康、快乐和幸福成长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协同努力。第一,教育部门应该引进学前教育专家定期到农村开展有关科学育儿的讲座,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促使幼儿家长正确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和目的。第二,幼儿园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尤其是以“防止小学化”为主题的家长会,使农村幼儿家长知道超前学习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并让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第三,农村家长也应该主动地参与幼儿的活动,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深切地体会孩子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感悟游戏和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益处。
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做到“去小学化”的重要前提。换言之,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也是解决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法。首先,农村幼儿园应与当地小学建立密切联系,全面了解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科学、合理地做好大班幼儿的教育工作,而不是急切地向孩子灌输小学阶段的知识。其次,小学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情况,适当地调整低年级的课程内容,注重教学实效,以避免幼儿进入小学后,由于两个教育阶段差异较大而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最后,幼儿园与小学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体现双向衔接,共同研究适合大班幼儿和小学低年级课程的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