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
(平凉市崆峒区东大街小学,甘肃平凉,744000)
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落实智慧课堂理念,实施智慧课堂教学,让智慧自然生长。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从资源宝库中发现并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及规律,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与设境、激趣、启智结合,引导学生敢于从已学知识中提出合理的数学假设,进而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在趣味智慧课堂背景下,教师可以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由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类比到相似性质的原理。学生在尝试提出问题和验证猜想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能力就会得到增强,发散性思维也会被激发。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与生活实际问题分析、自主探究寻智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总结出数学知识及规律,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慧课堂,是指在互联网、多功能讲台、交互白板、平板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以融入每个人(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启迪每个人的智慧和发展每个人的智慧为特征的课堂教学。[1]以交互白板、平板电脑、互联网等设施为信息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智慧课堂,在理论上还处于概念生成阶段,在实践上还处于技术摸索阶段。翻转课堂、微课、学生主体、合作学习、网络环境,这些元素如何构成智慧课堂,正考验着教师们的智慧。因此,这种实践与探索是需要巨大付出的,是需要专业精神和牺牲精神的。首先,就智慧课堂特色功能来看,它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及时地诊断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题(单选、多选)、判断题等多种题型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问答,学生提交作答结果,系统一键分析,极大地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课件可一键分享至电子白板,还可同步分享给学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再次,智慧课堂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探究的课题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分组,收集小组结论,对各小组进行对比讲评分析,让同一组多次提交分析报告,实现纵向对比分析,确保教学效果可视化。最后,教师在使用电子板书功能后,每节课的板书会自动保存至云平台,供师生课后或考试前复习。教学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课堂教学质量报告”,完整记录当堂课师生互动数据,便于永久保存、智能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新课标中提出了8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而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则重点表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课堂,而不是学生被动获得概念性公式的课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及规律,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数学生反映自己的数学学习面临巨大的困难。随着智慧课堂模式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并且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等,为学生搭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数学知识的平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智慧课堂可以将教师的电子版板书同步分享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按照特定课堂内容进行自主分组,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而要将这些优势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学生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意识。但许多学生并未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其具体表现为学生很少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不能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难以建立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很多,教师在开展不同主题的数学教学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掌握数学知识及规律。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生活实例中筛选出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得到的教学法宝,教师应该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探究出适合本校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目前,小学数学教师虽然了解素质教育对数学教育工作的要求,但是仍然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但是缺乏对学生的监督与考核,学习效果不佳。此外,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更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知识规律的推理与验证过程,导致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完成数学作业,缺乏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工作、社会环境中的事物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强。可见,教师应该认真落实数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
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会直接影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采用多媒体、微课、微视频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和帮助。目前,教师多通过多媒体开展具体教学工作,但是一些教师PPT制作能力有限,导致实际教学效率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多参与数学教学研讨活动,并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还有部分教师数学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到位,能够充分总结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类教师很少与学生一起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假设,更没有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数学知识及规律,发现数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维的课堂,还应该是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总结数学教学经验,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会在自身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分析。教师在运用智慧课堂开展教学工作时,也完全可以采取设置悬念、翻转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4]以“方位的识别”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清楚东、西、南、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各个方向的内涵,使其明确方向的区分要以什么为标准,使其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与图像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在地图上辨识北、南、西、东,且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对知识加以运用,并且通过观察生活作进一步探讨。例如,在生活中,北斗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强化了知识点,也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训练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实际的数学问题。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疑惑,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发展。小学是小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做好问题引导,让小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数学问题内容来源于生活,且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将问题、知识及规律融为一体,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小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形,并建立对图形运动规律的基本认识。教师可以提出教学问题“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需要用什么教学工具来证明”,并让学生举手回答。学生会积极借助手中的学习工具来拼、摆出正方形的形状,并思考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在亲自动手拼、摆出正方形的过程中,会了解到“正方形的四个边是等长的,且四个角都是90度”等内容。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正方形有哪些,并举例说明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图形的运动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运动特点。
几何图形是抽象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普遍会出现因为想象能力有限,而无法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的情况。而几何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几何图形,特别是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小学数学对学生几何图形的考查要求并不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平面图形及其性质,并理解投影与视图的相关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现有的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实现更高效率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在课前提前录制关于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的短视频,或者为学生展示一段丰富的教学引导视频,让学生观看“中国少年报的面积计算过程”“教室地面的面积计算过程”和“篮球场地面面积的计算过程”等内容,进而让学生逐渐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认识到图形测量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积极推进数学创新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注重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学习。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5]比如,在“图形的变换”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分享的方式,总结平移的方法。学生在自主观察的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图形变化的规律,即图形的位置在变,但是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发生变化。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中的一组图片,并让学生分析图片中的物体运动方式。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方式,并复习沿直线运用平移的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变换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张纸,折成长方形旗帜的形状,让学生自由平移小旗,并画出旗帜移动的轨迹。
趣味情境是智慧种子发芽的土壤,趣味教学情境是学生提高数学探究能力的情境。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学生只有耐心观察数学问题,才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找到数学知识原理的奥妙。智慧的学习成果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的,而不是靠教师一味地赠予的。因此,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参与数学知识的总结学习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应该积极落实智慧课堂的相关要求,为学生提供趣味的教学情境,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与梯形的相似之处与差别所在,进而回顾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办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借助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梯形的面积。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推导出求解梯形面积的公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底边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梯形,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何通过裁剪得到等腰梯形,并且让学生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彼此协作,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良方。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例如,在学生合作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会发现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减去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为梯形的面积。而在学习平移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平移场景与运动轨迹,也可以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图形平移是按照关键点、线而平移的,且平移是有一定方向和距离的。学生在计算平移距离时,可能会遇到平移距离计算错误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问题在组内进行探讨,然后再给出比较标准的答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应该重视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