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梅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主要是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怎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更好、更巧妙的提问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 化学教学;提问设计;课堂效率
提问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置一系列恰如其分的问题是一节高效课的必要条件。科学而富有艺术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思维和感情的交流,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问得巧妙、启人心智,能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能,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是检验课堂是否高效和教师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的重要途径。
课堂提问是有技巧的,课堂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及时巧妙的提问能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的体会与感悟,按照初中化学学科特点,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精准提问设计的案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
一、立疑引思,激趣欲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例如:上绪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问: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然后展示一张用酚酞溶液书写“化学”二字的干燥无色滤纸。往滤纸上喷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无比惊奇地看到无色的滤纸上出现红色的“化学”二字。接着又往红色的字上喷上无色的稀盐酸,红色的字又变成无色。同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无色的纸上会出现红色的字,红色的字又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虽无法回答,但在疑惑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个问题是你们以前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都无法解释的,要想揭开这个问题的谜底则需要学习另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接着,一起探究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这样就把一个枯燥无味的问题通过一组有趣的演示实验和一个恰当的提问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兴趣中愉悦地接受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极大热情。因此,通过激趣性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探索奥秘的愿望,积极思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二、选择时机,适时而设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思维始于问题,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动力。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创设实验教学情境,同时进行启发性提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提高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做一个演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中装有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并都点燃,然后往该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蜡烛的火焰从下到上依次熄灭。教师及时提问:“为什么蜡烛会熄灭?而且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这样学生很容易从上面的实验中得到启示,教师提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实践表明,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巩固。
三、巧妙切入,悬疑诱思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通过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美妙境地。例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之前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呢?”在讲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反应?”在讲金属化学性质时提问:“人类对金属材料的使用为什么铜器比铁器早?铝的利用为什么比铜和铁晚得多?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见铁制品要刷油漆而铝制品不用?”用这样一些充满悬念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迫切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四、巧设对比,善于总结
在化学上有很多的概念、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等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通过合适的对比性提问,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对不同知识点进行联系并加以区别。例如:在学习完碳、硫、磷、铁、镁、氢气的燃烧时,教师可提问:“燃烧的现象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可燃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对比学生就很容易记忆与掌握物质燃烧的现象与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为以后学习其他物质燃烧现象描述与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提供了参考。在讲解一氧化碳的性质时通过比较碳和一氧化碳中碳的化合价异同点,提问:“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那一氧化碳有没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呢?”这样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五、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这种方式的提问类似于启发性提问,但略有不同,它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递进性的提问,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例如,在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教师适时地向學生提出:“能不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套装置来制取氧气?”“如果用这套装置来制取氧气应如何进行改装?”“能不能总结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阶梯式提问不仅使学生复习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仪器选择与操作注意事项,更为以后制取其他气体提供依据。
《学记》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高明的教师总会在教学中设置新颖、有趣、巧妙的问题,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