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级生态,指的是学生、教师等相关个体在一定的班级环境中生存、成长和发展的状态,以及他们之间和他们与班级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影响班级生态创造和构建的要素有学生、教师、家长以及课程与课程目标等,这些也是班级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和评估一个班级的生态状况,首先要分析和研究这些组成部分在班级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生态;儿童成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7-0040-03
【作者简介】李竹平,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北京,100176)教师,高级教师,安徽省语文特级教师。
一个学生的成长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所在班级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等班级隐性文化,以及教室布置、日常课程生活等显性文化的影响,这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判断,却是教育理应探究的课题。全面了解和理解一个班级的内部组织形态,是教师判断一个班级组织对学生成长价值的基础。全面了解和理解一个班级,需要哪些视角?如何进行分析和判断?怎样根据班级实际进行班级的再建设?這些问题,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
一、班级生态与生态班级
什么是班级生态?班级生态与目前教育语境中的生态班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生态”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是这样解释的:“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显然,“生态”是一个中性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基于此,班级生态,指的就是学生、教师等相关个体在一定的班级环境中生存、成长和发展的状态,以及他们之间和他们与班级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同样是一个中性概念。当班级环境一定时,不同性格特点、心理认知水平、兴趣倾向的学生对班级生活的体验是相对稳定的,对班级环境的创造作用也是相对稳定的;当班级环境因为某种原因发生改变时,学生对班级生活的体验以及能动作用的发挥也会随之变化。
班级生态是中性概念,千千万万个班级呈现出来的是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生态状况:有的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有的有利于某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对另一部分学生的成长可能是不利的……所以,班主任要有对班级生态进行科学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班级生态环境。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德育研究者和班主任的文章中见到一个词:生态班级。“生态班级”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受“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这一类概念影响,创造和应用概念的思路也是一致的。这里的“生态”作为定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即班级活动都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标准下开展的。很多文章中,对“生态班级”的定义都是这样的:充满尊重、富有人文气息,环境和谐,学生在其中能够充分而有个性地成长的班级。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生态班级是班级建设的理想状态,要创造和建设一个生态班级,班主任不能仅仅有美好的班级建设愿景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情怀,还要对班级生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定位班级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并采取科学积极的行动,为创造和建设生态班级奠定基础。
二、影响班级生态的重要因素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会受到班级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甚至一举一动,又是构成班级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1.学生个体。
我们经常听到班主任吐槽:班上有个学生总是不省心,动不动就闹得班级鸡犬不宁;也经常会听到班主任“晒学生”:班上那个某某,做什么都让人放心,要是班上多几个这样的学生,当老师的就太幸福了。为什么一个学生能让整个班级鸡犬不宁?为什么一个学生又让人觉得整个班级和谐美好呢?这是真实的情况吗?我们深入调研会发现,这种现象既真实也不真实。说它真实,是因为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让班级生态环境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带有他们印记的状态。说它不真实,是因为大多时候这只是表象而已,如果班主任能够进一步追究就会发现,根源往往并不在这几个学生本身,而是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缺乏生态意识,不知不觉被个别学生带偏,久而久之就影响了班级生态。
了解、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以学生成长发展的具体愿景为导向,是班主任创造、建设理想班级生态的基础。如同自然界的理想状态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达到互利式的平衡一样,适合每一个学生的班级生态,一定是基于关系构建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自我实现的、能够清晰体验到的生态境遇。这就告诉班主任,在班级生态创造和建设中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学生,只有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才能避免班级生态被个别学生所影响。
2.班主任或任课教师。
在班级生态创造和建设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着设计者、决策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班主任有目标有计划的班级管理和建设的举措当中,也表现在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关系构建的具体方式中,还体现在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建构中。
从显性呈现的班级状态来看,存在这样几种班级生态现象:一种是只要在学校空间环境中,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显得安静有序,乖巧听话;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里,学生都活泼有主见,自主能力突出;一种是即使在学校空间环境里,整个班级常常表现得混乱无序,学生既没有主见和自主管理能力,又没有规则意识。如果深入班级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情况会更加复杂。一个班级显性的生态状况,最直接反映出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和能力,以及他的儿童观和育人观。
班主任是班级生态环境系统中进行多维度关系创造和建构的第一责任人。组建一个新的班级,就是要创造一个生态环境和谐的成长共同体,需要班主任心怀愿景的同时,深入了解和理解每一个学生,找准他们在趋向理想的班级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如果是新接手一个班级,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原有的生态环境状况,对班级生态做出评估,对班级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找到创造更理想班级生态的切入点。
我们这里讨论的教师,不仅指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还指其他任课教师。班级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都会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愿景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一个班级里所有的任课教师只有在创造什么样的班级生态上达成共识,理念和行动趋于一致,班级生态才会是稳定的、有序的。
3.学生家长。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综合环境下的自我实现,家长是构成综合环境的重要因素。虽然班级生活主要发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但是家长对班级生态的构建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家长既可以成为班主任的积极支持者和助手,一起为构建和谐向上的班级生态而努力,也可能成为良好班级生态构建的麻烦制造者。笔者曾经接手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个别家长对以前的班主任不信任,连带着学生也对班主任产生负面情绪。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笔者通过与家长沟通探讨,就班级生态构建愿景和学生成长方向等方面达成共识,最终让家长成为班级生态构建中的积极力量。
家长参与班级生态构建,有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形式,两种参与的影响力都不容忽视。直接参与,有班主任通过不同形式邀请和组织的,有家长主动参与的,家长的行动和影响是看得见的,易于评估和协调;间接参与,就是家长通过影响自己孩子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影响班级生态构建,家长的行动往往看不见,班主任评估和协调起来可能比较麻烦。
4.课程和课程目标。
无论是德育课程还是学科课程,都是学生班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班级生活,几乎都可以理解为班级课程生活,学生在班级课程生活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构建关系、实现自我……虽然课程和课程目标不是由一个具体的班级来确定的,班级只是课程和课程目标落实的地方;但离开了对具体班级的重新理解和创造性落实,任何课程和课程目标都处在待完成的状态,都缺乏生命属性。当课程和课程目标被班级里的教师和学生所理解,并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被创造和实现时,课程和课程目标就成为参与班级生态创造和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响班级生态创造和构建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班级所处的学校环境等,而学生、教师、家长、课程和课程目标等,也都是班级生态环境系统内部的组成要素。对这些要素的研究和理解,是评估和改善班级生态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