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学旅行热背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研学旅行缺少系统设计,研学旅行的学习特质没有得到体现,研学旅行的组织没有形成机制,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彰显。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在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提升学生生命境界,涵育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7-0010-03
【作者简介】马维林,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7)副校长,博士,正高级教师。
研学旅行作为实践育人的方式,对转变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研学热背后的问题也同样令人担忧,这主要体现在研学旅行缺少系统设计,研学旅行的研究性没有得到体现,研学旅行的组织还没有形成机制,研学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彰显。因此,研学热背后存在的问题值得警惕,特别是研学旅行育人价值缺失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研学旅行育人价值缺失问题审视
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内涵,改变了机械被动的学习局面,让学生以研究和实践的主体身份出现在课程教学活动之中,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但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缺少逻辑性和整体性,活动的组织安排具有较大随意性,综合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学校将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春游等改头换面,美其名曰研学旅行,实际上活动的组织并没有真正体现研学旅行的内涵;有的学校的研学旅行仅仅是班级行为,缺少学校层面的整体推进,未真正按研学旅行活动的要求来组织。
第二,研学旅行课程缺少系统建构,与学校原有课程没有实现有机统整,距离课程化实施还有很大距离。研学旅行活动从根本上属于课程范畴,应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学校课程框架加以实施。目前很多学校的研学课程与学校已有课程脱节,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研学旅行出现同质化现象,学校往往依赖旅行社的安排,课程属性弱化,活动流于形式,既没有真正的研究和学习,也没有体现活动育人的要求。
第三,对研学旅行的意义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研学旅行的教育意蕴和育人价值缺失。由于没有目标导向和育人意识,研学旅行去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课程意义,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哪些内容,这些都缺少科学论证和周密安排,认识不到整个研学活动的实施过程都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忽略了过程育人。
上述问题导致研学旅行活动被严重异化,研学旅行这样一项课程实践活动失去了边界。因此,研学旅行亟待确立一种价值自觉,明确活动本质,提升研学品质。
二、研学旅行育人价值的主要维度
研学旅行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课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改变了传统的课程实施方式和课堂样态,让学生学习关注真实的问题情境,以身心一体的方式投身到学习中。不可否认,研学旅行这种学习方式被提上日程,是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加快育人模式转型的重大举措。
第一,研学旅行要注重深度学习。知识内含育人价值,学校要确立学习为本的研学观,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中走向深度学习,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研学旅行基于学生实践,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一种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切实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当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出现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就会大大增强。具有课程化特征的研学旅行“强调学生在行动中探索世界,在实践中获得真知”[1],要让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探究精神在学习中得到培养。学习维度的价值观照超越了学生认知本身,赋予了学生学习自主权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主体精神的觉醒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二,研学旅行要坚持活动育人。学校要发挥研学旅行过程育人的价值,让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立德树人。从研学旅行的组织过程来看,学生分工合作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社会素养的重要契机,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需要在同伴互助中学会与别人相处,进行相互学习;从研学旅行的研究过程看,学生们要围绕研究问题进行研究假设、设计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小组讨论等活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懂得倾听、善于合作的精神品质。这种育人价值在高中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研学活动中,学生接触真实的世界,独立思考遇到的问题,与广阔的真实世界建立联系,学生的生命视野得到了开阔,学生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第三,研学旅行要突出核心价值。研学旅行课程活动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即立德树人。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研学旅行要切实提升价值自觉,担负其培养核心价值、涵育家国情怀的育人使命。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发红色文化基地,创设育人环境,在研学活动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融入课程实施,真正让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得到落实。
三、指向育人的研学旅行课程实施
研学旅行在国外被称为修学旅游、教育旅游。二战后欧美国家的营地教育和日本的修学旅行都具有研学旅行的特点。由于国外研学旅行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四种方式,即自然教育模式、生活体验模式、文化考察模式和交换学习模式。[2]这四种模式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中国的研学旅行活动时间不长,但发展的速度很快,需要特别突出价值关怀,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第一,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学校育人目标、课程资源特点等因素进行整体筹划,以价值导向、研究导向和实践导向对活动进行设计。不同年级的活动要形成一个整体,按照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水平分层设计。
第二,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段确定研学旅行的目标和具体活动安排:小学阶段更多体现体验性和互动性,让学阶段要感知世界,把抽象的书本知识具象化,把教师严肃的教化变成生活情景再现,让学生在教育情境中成长;中学階段要更多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合作探究,有条件的学校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学术研究活动,让学生参与严谨的学术活动,体验科研的独特魅力。
第三,研学旅行的价值预设也要符合学生特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以优秀中华传统来观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培育、促进其价值自觉,由此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与时代风采生动地呈现为年轻一代自信豪迈的精神格局和生命形态”[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研学旅行课程一旦真正坚持育人的价值导向,就会有效增强活动的育人自觉,让研学旅行的课程活动承载其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吴之奎,杨洁.研学旅行: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8(4):126-130.
[2]刘璐,曾素林.国外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8(4):136-140.
[3]刘铁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J].教育学报,2018(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