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225009)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揭示了自然界普遍现象背后共同遵守的规律.物理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知识、自然规律运用于生活、继而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而奋斗.同时,物理也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何把这门抽象的学科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诠释,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主要在于教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生活运用能力,你越理解规律,你就越能把它用在最常见的生活中,用生活化语言来诠释你的课堂.我们可以在物理课堂中多创设“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初二开始接触物理.他们满怀期待、带着求索的好奇心.当他们打开崭新的物理课本时,内心一定是激动的.他们怀着对科学的崇尚之心、抱着要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跟着老师走进第一节物理课堂.但一段时间之后,有部分学生会发现课堂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有距离,有的孩子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自然会感觉难上加难、继而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作为带领学生进入科学之门的启蒙老师们应尽可能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也能让他们感受生活处处有物理的奇妙之处.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设置问题悬念,创设急切学习的活动情境.列举一些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例.物态变化、光现象、力学知识、电学知识都有相应的生活情境,可以在新授时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引起共鸣.
比如物态变化部分:可以用水的三态来帮助学生构建物态变化的定义,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杯水倒在地面上干了是气化(液态——气态)、水结冰为凝固(液态——固态)、冰化水为熔化(固态——液态)、等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后再举例其他物质也可以发生物态变化.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混淆不清的现象.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理解物态变化,对于中等学生是十分有益的.
在密度部分,物质的密度和状态有关,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不能只告诉学生结论.可以举例夏天冰箱冻冰块时水不能盛得太满,否则结冰后就溢出来了,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次.相信很多学生会感同身受,因为他们动手做过,或观察过这样的现象,却并不知原因,在学到这个知识时会因觉得自己早就做过了一次物理实验而欣喜不已.水结冰后体积变大,这个现象非常明显,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水结冰密度变小的原因了.那些没有实践过的学生有机会也会去动手尝试,他们在理解物理概念时会领悟到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资源做简单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培养其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许多老师总结了很多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殊不知方法越多越容易让学生混淆不清.比如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化引起像的大小变化.大可不必让学生背诵什么方法.只需让他们拿着凸透镜观察物体时,让他们思考把像放得更大时会怎么做.学生很快就会知道方法,掌握虚像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在物理课堂中尽可能地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们都玩过放大镜,但我们把它作为研究对象时,如果课堂上只是就其规律、方法、口诀而教授学生,那么很快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何不利用学生儿时对凸透镜的经验感知,帮助他们创设“生活情境”.
与此类似,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帮助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如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空玻璃瓶、憋牙膏皮放入水中,观察浮沉现象.在玻璃瓶中放入石块,让牙膏皮鼓起来,再观察浮沉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别是改变了什么力导致改变了浮与沉的结果,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浮与沉的条件是由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物质的比热容是较难理解的内容,可以运用“生活化语言”.比如每人的饭量大小是不同的,饭量反映不同的人吃饭本领的大小,比热容就是反映不同物质吃热本领的大小.同样的饭量不易饱的比热容大,吃到饱饭量大的比热容大.把比热容类比于比吃容,一下就把这个抽象的物理量拉进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当轻松了.当然生活化语言的前提是不能削弱物理学科的严谨性,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是科学学科,应遵重其科学性.切忌用不恰当的生活实例,不恰当的生活语言,这样不仅会混淆概念,还会使学生有错误的经验.
电学是物理学相对较难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在电功率部分,对于额定电压、实际电压的理解,不少学生存在困难.举例额定即是规定,规定穿校服,有同学偏偏不穿,这就是不遵守规定,是实际.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额定化简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概念,诸如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不变的这类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在实际电压下不考虑温度变化对灯泡电阻的影响时,把灯泡电阻类比为一颗不变的心,学生就能掌握取心算实际.若考虑温度变化对电阻的影响,则可以类比为心变了,无需再一厢情愿地去求其心.
初中物理还有很多知识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构建物理知识体系.这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多思考,勤钻研.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还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会感觉物理就在身边,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若能运用规律服务于生活,或用生活语言来诠释物理规律则表明能学以致用,学习已达到较高的境界.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最大的区别是,初中物理处于物理学习的初级阶段,理论体系不如高中物理完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逻辑性强,和生活联系不太紧密.初中物理知识更贴近生活.因此,在学生初接触物理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运用生活化语言、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不等同于完全生活化物理学科的知识.物理作为自然学科,有其严谨严密的科学性,我们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切忌使用过分通俗的语言.即使列举的例子比较贴近生活,但违背物理逻辑严密性的语言和情境,不适合在课堂上出现.物理老师需要仔细推敲和拿捏物理知识和生活情境中的平衡关系,做到知识和情境相辅相成,避免前后矛盾,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否则适得其反.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即把物理知识类比于生活知识.形象生动地诠释物理规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还有利于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框架,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我们可以借鉴生活情境,唤起学生们内心深处的科学雏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