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插图,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020-02-18 06:27曾梅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阅读思维教材插图文本解读

曾梅娟

[摘要]教材插图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有力抓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插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插图、赏析插图、描述插图,让学生走入文本的深处,与文本展开对话,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与文本鉴赏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教材插图;文本解读;阅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38-02

统编语文教材的插图色彩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形象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整合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一、整合插图,接轨学生阅读思维

插图是将学生引入课文的线索,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文本的学习情境中。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的作用,整合插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主题进行思考,从而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冲动。

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中国美食》一文,教师在讲解时,先为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的美食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美食以及它的大概做法;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课文中的美食插图,说一说选择的原因、这道美食所使用的食材及做法等。这样,对插图的整合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把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对中国的美食有了一定了解,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

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将插图整合起来使用,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画理解抽象的文字,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更快、更高效地进入课文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赏析插图,历练学生解读能力

插图隐含课文的重要信息,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对学生理解课文、提取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经验不足、理解语言的能力有限,插图能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有顺序、有方法地对插图进行赏析,使学生学会从插图中提取信息,丰富他们的认知,以充分发挥插图的價值。

如,教学《传统节日》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喜爱的节日进行交流、探讨,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这一节日的来源以及风俗习惯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课文插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出插图所展现的是什么活动,猜一猜这种活动是哪个传统节日的风俗。这样,学生纷纷观察插图,找到了图中的贴春联、放鞭炮、划龙舟等活动;同时说出了各种活动所属的节日。最后,教师让学生再次观察插图,依据插图所反映的活动说出该节日的具体氛围以及人们的心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赏析插图,学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其风俗习惯,对传统节日的由来有了一定的理解。赏析插图,不仅激活了学生的鉴赏思维,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与信息提取能力,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知识,传承了传统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插图,培养了学生的赏析意识与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插图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同时,在利用插图解读课文内容中,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与概括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描述插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不足,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语序混乱、表达不完整等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训练。课文的插图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描述课文插图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表达习惯,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时,教师在班内进行了一场猜一猜的活动。教师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出图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人物,猜一猜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说什么、心情如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将课文的内容与白己的猜测进行对比;最后,让学生回到课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故事。这样,学生能将邓小平爷爷在植树时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述得生动具体,完美地展现了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形象。整堂课中,学生不断地进行表达训练,表达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人物的情感体验,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说一个词到说一段话,再到说一个完整的故事,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与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使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表达时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白信心,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感。同时,运用插图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还可通过插图进行主题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把握课文的本质内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巧画插图,拓宽学生认知体悟

课文的插图直观形象,具有艺术的魅力,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引起学生的无限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给课文配插图,或给课文的插图续画,这样能有效激活学生想象,拓宽学生的认知体悟。画插图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学生所画的插图是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理解的体现,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展现。

如,教学《揠苗助长》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让小禾苗长高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要施肥,有的说要浇水……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许多方法。然后,教师让学生将他们的想法画出来,并选择几个学生的画进行点评。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对禾苗的生长有了一定了解,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猜一猜农夫是如何让禾苗生长的,想一想这种方法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结合白己对禾苗生长条件的了解,说出了禾苗最后会枯黄的结局。最后,教师让学生为农夫揠苗助长之后的结局配上插图。学生参与度极高,并在绘画的过程中对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事物本身的规律。这样,使学生正确地把握了课文的主旨,深化了他们的认知体悟。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为课文配插图,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主题有了白己的体验,提升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绘制插图这一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插图、赏析插图、描述插图等,让学生走人文本的深处,与文本展开对话,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与文本鉴赏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阅读思维教材插图文本解读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小议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采取“三级训练”发展学生阅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