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礼 徐萍
【内容摘要】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依托于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统一性、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世界观和自然观,以此为价值导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化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为基础展开学科教育活动,由教师帮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解决学习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将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转变为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所学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模式
生物核心素養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也是高中生物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方向。将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进行贯彻落实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高质量的学科教学活动,高中生物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建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早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现状
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中做出了明确表示: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例举生活事例,进一步实现有机融合教育和生活的目标,促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可以及时联系生活,并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①。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很多教师都不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忽视了引导学生积累、观察和总结生活实例,以至于备课不完善,教学氛围沉闷,并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还有部分教师尚未正确理解生活化教学理念,片面理解其实际内涵,导致在实践应用时耗费较多时间,延缓教学进度,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难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1.在教学中明确生活化要求
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教师们普遍会研究教学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目标是进行各章节教学的核心。因此,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切不可忽视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做到充分熟悉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章的学习内容②。其次,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明确生活化教学。教师在带领学生正确理解各章节的重点知识时,也是在塑造学生的自然观、世界观,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课前导入生活化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好自身引导者的角色,重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生活化的课前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通过课前引导的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共鸣,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生活常识。学生在思考这些生活问题时,能够自主探索到更多生物知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意识。
例如,在讲解“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内容时,对于学生来说,内、外环境的概念较为抽象,单纯凭借教师的语言讲述是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概念的。此时,教师就可给学生设计生活化的课前导入环节,依托于初中所学的人体系统和实际生活现象提出问题:“我们在长时间行走以后,脚上会磨出小水泡,它是如何形成的?”“人体和外部的环境是各自封闭还是相互循环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积极思考“水泡”是怎样形成的,并结合人体日常所摄入的食物和代谢,分析研究人体内环境、外环境的概念与关系。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提出假设、证明结论,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提高③。
3.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培育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个教学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要通过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系统化的训练。基于此,高中生物学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传输和渗透,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然而,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贯彻落实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根本原因就在于高中生物知识更加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很难做出正确理解和掌握。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密切关注有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入手,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立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④。
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到的有关生活环境水污染的照片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随后围绕教学内容下达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环境污染及其解决策略。
4.创新教学方式,培养生命观念意识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组成就包括生命观念,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各种自然生命现象进行不断探索的过程,学习这些概念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生命观念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培养其生物核心素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观念,并借助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探讨有关生命观念的生活事件,通过简洁易懂的方式来解读抽象的生物概念,助力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的形式,逐步培养其生命观念意识。
例如,在讲解“蛋白质形成过程”这一内容时,学生的理解难度很大,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手拉手”的游戏,并将“氨基酸”看作人,比喻“脱水”就是拉手久了以后出的汗,拉着手的两个人就可以看作是“二肽”,因此,“肽键数”就等于脱水的“分子数”。以此为例,教师让学生结合以上内容来自主设计和展示“五肽”的形成过程,并通过不同人数、人员、排列顺序表示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造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起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5.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生命科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生物学在人类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应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生物学学科的社会责任通常是指学生基于对生物学知识的了解而参与讨论单个或集体事件的责任,并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合理的判断⑤。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探索教科书中的社会责任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和处理,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社會责任意识。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热爱大自然的户外活动,让学生体验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有意识地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更多新理论,引进生活化教育理念,不断改进和创新自身教学方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实施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采取明确生活化要求、课前导入生活化、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创新生活化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社会责任意识等举措,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生物学习水平,实现有效教学。
【注释】
① 闫礼. 高中生物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86.
② 徐强.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A]. 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12-514.
③ 吕海霞.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66.
④ 黄奎声.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63-64.
⑤ 岳丽霞.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8 (22):105+135.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一般课题《基于“生物核心素养”下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 GHB0089。】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