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仔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素材积累不多、不知如何表达等情况。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习作,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笔者结合学生习作的基本情况,探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再展开写作,运用先说后写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动机。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教学策略
一、学生习作的基本情况
在语文课上,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这也是让教师感到头痛的事情。任教多年,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以下四大方面。一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尚浅,对作文题材积累不多,不知道写什么,特别是一些命题性作文,更是无话可说。二是不知如何写,发生过的事,看过的景物,产生过的内心活动,怎么也写不出来。三是害怕写不好,总是写得不流畅。四是觉得写作所需的时间多,不愿意写。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针对学生的这些写作情况,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慢慢爱上写作。
(一)在活动中开展写作
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活动,才能获得更真实的见闻和感想。所以,对刚开始以篇为单位写作的中年级学生,笔者更多以实践活动作为写作的题材。如写“我们的校园”,笔者会带领学生带上笔到校园参观,让他们把校园的景物通过写写画画记录下来,再展开写作。每学期,学校开展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六一”文艺表演、运动会等。笔者利用开展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喜闻乐见的点滴记录下来,写成作文。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且感受更真切。相对一些命题性的作文,学生更有兴趣去写,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让他们有话可说,至于说成怎么样,可再进一步引导。
(二)运用先说后写的写作方法
有了真实的事,亲身的经历,但往往学生还是难以下笔,这是常有的事。这就是俗话说的“有话说不出”,属于表达的范畴。其实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表达障碍,只是畏惧“文字表达”。所以,面对这些情况,笔者会给时间让学生先说后写,把“事物”先说给同学、教师、家长听再写,这是先说后写的方法。在说事说物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有意识地想好再说,从随意说过渡到打腹稿,并突出要点和精彩语句。如一次以“难忘的童年”为题材的作文练习,我班的几位学生难以下笔,经询问,他们都有事可写,也就是说有素材,但不知如何写出来。于是笔者让他们尝试把想写的事说给同学听,在这之前先让他们想想要说的内容及最难忘的地方、当时的情景和内心的感觉。结果他们都能基本把事情说下来,笔者便让他们根据刚才说的写下来。这种分层指导写作,教学效果较好,其中一篇《卖废品》更是佳作,笔者还在班上念给学生听。
这种先说后写的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当然,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当学生克服“文字表达”畏惧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列好提纲,再布局谋篇,最后行文。因为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写作文,而不是说作文。
(三)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学生畏惧写作文,其实更多的是认为写作文需要的时间长,需要有耐心,所以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如每次作文,笔者都把习作这一名称改为创作。习作往往被学生等同于作业,一次习作训练下来往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且带有强迫性,难以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快感。这时告诉学生创作是自己独有的创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每一学期下来,笔者都要求他们把自己写过的作文保存下来,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把作文连篇成集,如配上一些国画。这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知道写作文是有价值的。
(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要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写作,笔者认为需要不断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所谓动机,就是引起和维持有机体的运动,并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也就是抓住机会,调动起学生写作文的欲望。如一节阅读课,笔者正让学生阅读,忽然外面吹起了强风,乌云向校园这边压过来,并伴有雷声,学生都纷纷向外张望,无法专心。见此情景,笔者对学生说:“既然同学们对这种自然现象那么有兴趣,就认真观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景物的描写,大家可以借助观察景物的方法去观察。”学生听到后,更是兴致勃勃。有的看得出神,有的议论纷纷。然后让有兴趣的学生把观察的景色写下来,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在第二天便把作文交上来。笔者认为这就是激发他们的动机的体现。除此,在日常习作教学中,笔者也注意对学生作文的点评,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某个片段、某个句子,甚至某些词写得好,笔者都给予肯定,再通过帖上创作园地等方式,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鲁稚.没有不会写作的孩子[M].北京:机械工業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