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岭侠
摘 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建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关键在于建设学校劳动教育课程,重点在于规范教学实施,难点在于推进劳动教育评价。文章简要地罗列和分析当前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建构存在的问题,详细地从目标体系、课程板块、实施路径、评价模式四方面阐述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关键词:新劳动教育;课程建构;课程实施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統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明确指出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从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保障劳动教育有效实施。
我校提出的新劳动教育,实质上是从立德树人的视角对劳动教育进行的时代诠释和重新架构,其目的是在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新劳动教育以正心立德、劳动育人为基本定位,以注重实践为价值导向,以让学生正视劳动生活、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在互动中学会合作为基本原则,基于真实场景开展劳动活动。
一、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建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育人目标与劳动教育构建的契合度不高
劳动教育应该是带有学校文化特质的,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但是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劳动教育的契合度不高。特别是在具体的阶段目标中,缺少对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等劳动素养的关注。
(二)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不足
学校虽然有劳动教育的课程意识与活动,但是顶层设计不足,表现在劳动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内容比较零散、随意,劳动教育缺少整体规划和架构,没有形成稳固且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三)劳动教育评价单薄
劳动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目前学校劳动教育的评价目的相对模糊,评价内容比较片面,评价方式单一,未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评价深度融合。
(四)劳动教育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缺乏劳动教育的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教师和家长劳动意识不强、认识不足,教育能力相对薄弱,家长与教师对智育的重视远远超过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课程被窄化、异化的现象。
二、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新劳动教育”课程的“三三式”目标体系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学段的学生劳动内容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劳动课程”的“三三式”目标体系。
第一个“三”:三个年段,即分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个年段开展劳动教育,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第二个“三”:三个维度,即劳动意识与习惯、劳动技能与方法、劳动精神与情趣,并呈梯度发展。(如表1所示)
(二)“新劳动教育”课程四大课程板块
为了达成“新劳动教育”的“三三式”目标,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劳动教育课程板块。
(三)“新劳动课程”的三大实施路径
1. 在学科学习中融合劳动教育
寻找劳动教育与学科学习之间的关联,根据各学科的教材内容努力挖掘学科课程与劳动课程中的契合点,站稳学科课堂教学。例如,美术学科让学生充分领略各类手工创意课程的艺术之美;语文学科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品味二十四节气农耕之妙……多学科齐头并进,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收获与劳动有关的文化知识,熏陶劳动的人文情怀,领会劳动的精神,更好地树立劳动价值观。
2. 在真实场域中拓宽劳动教育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劳动场域,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立体、有机开放的教育空间,既可以单向联系,又可以回环往复,实现劳动教育的日常化、经常化、清单化、多样化。把劳动教育置入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在学校中习得劳动知识,激发劳动兴趣。如,家务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家庭中体验劳动,感受知识带给劳动新思路、新方法的喜悦;又如种植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学校的劳动基地中体验种植的新奇,感受种植的乐趣。总之,劳动教育不受地点的局限,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因地制宜设计劳动任务,科学有序地开展劳动教育。
3. 在主题式项目研究中升华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重要,不仅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更促进学生的体力与智力协同发展。围绕引导学生完整经历劳动过程,培养以自身劳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课程设计安排了主题项目式劳动任务,如创意环保劳作课程安排了以树叶、花瓣、果实等为主题的系列环保劳作课程,家务劳动课程安排了扫地拖地、整理房间、做饭炒菜等为主题的家务劳动课程,注重强化知识综合运用,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四)构建“一核五维、四轮驱动”的评价模式
评价要从“学生是否参与劳动的单一评价模式”向真正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一核心效能转变,把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劳动知识的习得、劳动技能的获取、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品质的提升五个维度构筑成为一个常态化、综合化、动态化的体系,充分联动“教师—同伴—家长—社区”开展多元评价,以实现“利用劳动教育评价撬动五育融合”。
1. 过程管理,即时评价
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应该贯穿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在日常开展的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通过建设劳动网络平台专栏、开辟劳动成果共享区,建立点评、展示、交流、分享、互评机制,实现对学生劳动过程的随时关注、即时点评。
2. 主题劳动,档案评价
学校每周末要求学生开展校外主题序列化劳动教育课程,学生不仅要进行有主题的劳动实践,还要记录劳动的过程,从时间、地点、过程、成果、反思等方面,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劳动感受,并以此作为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依据之一。
3. 技能竞赛,展示评价
学校利用节日课程、班队会以及专门的劳动教育汇报活动等,给学生创设展示、比赛的平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在劳动教育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进行评价:设置“劳动小能手”,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设置“劳动小蜜蜂”,引导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设立“劳动创意大咖”,鼓励学生在劳动中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为劳动中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银杏劳动奖章”。
4. 学分认定,量化评价
根据学生在各项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出勤情况、学习表现、学习效果等进行分值的量化认定,并将此项量化分数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体现“逐级增分”,让学生在不同阶段享受劳动带来身体和精神生长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启生命潜能的高度,劳动教育才能被真正重视起来;只有把基础性劳动教育课程、传统性劳动教育课程、公益性劳动教育课程、创意环保劳作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建构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才能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努力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和阵地,优化劳动教育环境,劳动教育才能有所作为;建构践行科学适切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劳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产生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张丽香.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以山西省为个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鲍忠良.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13(08).
[3]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6(07).
[4]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01).
[5]何云峰,王绍梁.“让劳动本身成为享受”何以可能[J].探索与争鸣,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