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2020-01-14 10:40闫淑情杨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在线教学家校合作

闫淑情 杨院

摘   要   对在线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家校合作进行探究,发现在线教学形势下存在家校合作不充分、家校互动不积极、合作成效不理想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家校教育功能定位模糊、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灵活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定位家校教育功能、明晰各方职责,加强家校合作、创新教学设计,注重全面发展、建立灵活的评价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家校合作  在线教学

家校合作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在“非常时期”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非常时期”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为在线教学形势下的家校合作提供对策。

一、在线教学形势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发文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要求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大规模在线教学,不仅加剧了家校合作的已有问题,而且催生了新问题。

1.家校合作不充分

从合作内容来看,教育内容以学业课程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合作起点。在线课程安排与学校教学差别不大,上午进行主科目教学,下午进行主科和副科穿插教学。紧凑的学业课程安排挤占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心理教育等核心素养教育的时间。从合作形式来看,在线教学形势下的家校合作仍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在线教学启动突然,教师和家长均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教师除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外,还要提前熟悉教学软件,准备直播或录播资料,事先与学生进行线上模拟等。而家长同样缺乏经验,只能被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合作层次来看,家长在家校合作中低层次参与。“非常时期”的在线教学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教学设计等环节均由学校主导,教师为主要推进者,家长通常承担“助教”角色。再加上家长需要持续性地关注学生学习,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进行沟通,向老师寻求反馈,从而引发家长对在线教学的抱怨,使得家庭教育仅停留在“配合”层面。

2.家校互动不积极

在线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与传统课程面授教育有着本质上不同:传统课程教学以师生的直接互动为联结主线,而在线教学则是基于媒介技术的分离式教学,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创新。但就目前的教学设计来看,在线教学多采取直播和录播形式,尚未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从而限制了家校互动。一方面,技术工具限制了师生互动。在线教学课程固化导致师生互动固化,线上教学互动成为唯一的交流方式。在直播过程中,教师看不到每个学生,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课堂管理。另一方面,有限的师生互动影响家长合作意愿。在线教学多是课程教学的复制粘贴,只不过是将黑板搬上了教学设备的屏幕,将教案设计为课件,将书面作业布置成电子作业。家长作为学生在线学习的全程陪伴者,能够更全面地观察孩子的学习表现。因中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等特点,学生在线学习状态往往不被家长认可,导致家长对在线教学效果的质疑,进而影响家长的合作意愿。

3.合作成效不理想

家校合作共育概念当前尚无明确的界定,泛指在培养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产生的教育合力[1]。但受学校教育知识化倾向的影响,目前在线教育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本质区别,尚未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一方面,教学效果不理想。在线教学过程中,有限的师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個体的学习效果。网络授课根据课表安排,好几个班同步进行网络授课,“一刀切”的教学形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班级的分层教学需求,从而影响班级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未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合力。多数学校要求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辅助学生做好软件操作和管理监督等工作。家长既要完成传统课堂教育的任务,而且要完成新任务,过重的辅导负担使得家校合作难以发挥实效。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养式的教育观,在线学习时只是把手机或者电脑给学生,任由学生自由学习,完全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效,长此以往家校配合意识降低,使得家校合作流于形式。

二、造成家校合作问题的原因

在线教学作为传统教学形式的创新,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在线教学形式下的家校合作仍然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家校教育功能定位、教学设计、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究。

1.家校教育功能定位模糊

家校合作不充分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功能定位模糊。因家校教育功能错位,导致家校教育内容混乱、家长和教师角色错位、责任边界模糊。

从教育内容来看,教育本来就是家庭的天职之一,最早的教育是在家庭中产生和传承的[2]。家庭主要承担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主要的教育功能是德育教育。而学校作为制度化教育的产物,侧重于系统性、学科性、经验性知识的传授,更侧重于智力教育。从角色定位来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同样重要,教师和家长均为教学主体。角色定位的偏差使得学校和家庭演变为一种主从关系,“合作”的魅力难以体现。从主体责任来看,家校教育功能定位的模糊导致双方责任边界模糊、职责不明的混乱现象,出现了“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家庭化”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家庭教育功能丧失、学校教育主体弱化[3]。在线教学形势下学校仍然掌握着教学主导权和话语权,仅把生活管理和学业辅导的部分责任转嫁给家长,学校放权的局限性限制了家校合作层次,进一步激化了家校合作矛盾。

2.教学设计不合理

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关键所在。当下教学设计忽视教学环境的变化,照搬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未能结合在线教学的优势进行系统性设计。

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存在在线教学的认识误区。之前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非实时教学的产物,发挥补充学生课外知识,开阔视野的作用。多数学校因设备、师资等限制,直接利用已有的平台,而多数教师对在线教学模式并不了解,认为在线教学就是在网络上教学,并直接将传统课程教学照搬到线上。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学设计忽视学生的价值需求,造成教师中心主义和学生中心主义的大碰撞。实际上,在线教学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仅通过在线教学的固化形式难以发挥教学的互动功能。而目前的在线教学仍将知识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逻辑,教学的过程性和情景性意义被漠视,教学变成“知识加工的程式”[4]。此外,在线教学过程忽视教学环境、学科课程,学生意志品质,学生学习风格以及家长主观诉求的差异,限制了个性化教学的开展,从而限制家校互动。

3.缺乏灵活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强调,要将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育”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但目前在线教育仍未突破“唯分数论”的教学质量观,而且未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导致教学成效和家校合作成效较低。

首先是受限于单一质量观,缺乏多元评价指标。教育质量在学校与家庭的价值诉求高度同质化,学校教育的目标决然指向学生的学业成绩,家庭教育则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品[5]。合作目标决定合作行为,教师的教和家长管的活动都将为学生学业服务,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信息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多元评价。其次是家校合作存在差异,缺乏家校合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开展对家校合作是全新的挑战。但因缺少家校合作成效评价机制的标准,导致家校合作成效难以评估。与传统学校教育对家校的合作评价相比,仅以“学业配合度”作为家校合作成效评价标准已不能满足家校合作的新需求。

三、解决家校合作问题的对策

家校合作是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的重要保障[6]。家庭和学校必须形成同盟军,前提是找准各自的功能定位,明晰双方职责;关键是加强家校合作,创新在线教学设计;驱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建立灵活的评价体系。

1.定位家校功能,明晰各方职责

解决家校教育功能混乱引起的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制定在线教育形式下学校合作的相关政策文件。以政策文件为合作指向,在制度层面定位家校功能,肯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主体地位,促进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的家校共育。此外,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区域及学校特色,结合实际出台关于学校和家庭权力与义务的政策法规,明晰学校、家庭、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边界及职责,明确各培养主体的分工内容。其次,进行家校合作相关培训。针对在线教育形式下家校合作经验不足的情况,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可通过分享家校合作成功案例或邀请研究专家进行在线座谈等形式,为学校教师及家长提供专业培训,解答在线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专业化培训,强化教师和家长家校合作意识,提前积累家校合作经验,提高家校合作效率。再次,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家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必然是围绕学生的、共同的教育性问题,应包括学生身心发展如身体发育及健康、人格、社会性和道德发展等各方面内容[7]。建立家校沟通机制是整合学校问题和家庭问题的关键,也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

2.加强家校合作,创新教学设计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育可通过教学设计来促进教学互动,而做好教学设计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明确在线教育的丰富内涵。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变革的内驱力,能够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及教学体系的重构。实际上,在线教学的内涵很丰富,要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单纯的直播或录播。其次,转变教学思路,坚持“学生为本”。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对网络教学环境、学生学情、家长意见等进行综合分析,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准确掌握每位学生的兴趣点、知识能力等,从而为其提供更加灵活多样、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推送[8]。而在线教学作为疫情时期的特殊策略,需要引导家校合作从固化的学科课程教育转向广博的生活技能教育。再次,注重教学设计的纵横衔接。一方面要处理好在线教育与开学后学校教育内容、模式等方面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促进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衔接。课程教学方式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式,将课程内容进行线上线下拆分,线下设计中增加家长和学生的互动内容,既能避免满堂灌现象,又能促进教师、学生、家长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

3.注重全面发展,建立灵活的评价体系

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首先要改变评价观念,并辅之以方法和技术的更新,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家校合作要形成全面质量意识。我国教育方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教育规划中也强调育德为先,能力为重。基于“非常时期”教学模式的变化,学校和家长要转变培养观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动态发展阶段的质量问题,逐步更新“唯分数”的教育质量观。其次,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意见》在改进评价方式中强调要注重考查每个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因此家校合作成效评价需要以学生阶段性成长为基点,探索家校合作新形式,并依据道德行为、学业发展、身心健康等教育协同开发多元评价指标。再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优势。通过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监测,消除以往根据经验和看法进行主观评价的弊端。通过客观评价数据的反馈,促进家长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推动家校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 李潮海,徐文娜,康健.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基础与策略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

[2] 杨斌,杨诗晗.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借鉴和本土化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9(19).

[3] 李忠琼,黄海霞.厘清家校协同育人中各主体责任边界[J].人民教育,2019(22).

[4] 张务农.论课程的实践性及其对中小学在线课程开发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5).

[5] 张霄.系统论视域下的家校合作:目标、类型与活动规划[J].教育科學研究,2019(12).

[6] 蔡艺玮.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性的缺失与引导[J].教学与管理,2019(35).

[7] 霍国强.家校合作的双重指向及其整合研究[J].教育探索,2015(07).

[8] 胡姣,张文兰.面向个性化学习的网络课程资源构建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9(33).

作者:闫淑情(1993-),女,山西太原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杨院(1984-),男,内蒙古临河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武磊磊】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在线教学家校合作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