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

2020-01-14 10:39雷丽珠易骏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雷丽珠 易骏

摘    要    当前只有补齐劳动教育才能实现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内容的制定决定了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抓手,决定了学校从顶层架构课程实施的力度。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有新的视角、新的内容,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构建小学劳动教育,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的思路,为劳动教育配制六类套餐,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拓展劳动教育的外延,形成劳动教育的课程架构,让劳动教育少走弯路,促使劳动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增强劳动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 三方联动 六类套餐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劳动教育如此重要,但劳动教育课程应该选择什么内容,才能让课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角构建小学劳动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

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服务、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领域。2017年教育部重新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开篇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2]。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是相互交融的。两者都是综合性课程,都突出了实践创新与劳动育人的重要地位。

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种活动方式,它们强调学生的身体参与,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3]。其中研学旅行、社会服務、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已经融入劳动教育的思想,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尤其是设计制作中还涵盖劳动技术教育。它不仅包含日常问题解决类的手工劳动,还设计较为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工程技术类的创造性劳动教育。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息息相关,虽然两者最终达成的育人目标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强调实践育人,知行合一。无论劳动教育是单独设立课程,还是与其他学科融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构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劳动教育

《意见》中强调: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1]。这一规定指向了劳动教育教学的方向。笔者认为,不妨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构建小学劳动教育,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的思路,为劳动教育配制六类套餐,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劳动教育少走弯路,促使劳动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达到有效落地。

1.“三方联动”构建思路

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构建劳动教育,只有发挥相关各方的协同性、创造性,尤其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形成“三方联动”的劳动教育环境,合力育人,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风气,才能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实施保驾护航。

(1)家庭教育是基础

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要积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家长要培育讲究卫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用家风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把家务劳动视为重要的事情对待,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认真劳动的好作风;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生活类劳动课程,结合“家务劳动清单”,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鼓励孩子自觉参与、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学会劳动方法,掌握劳动技能,关注劳动成果,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品质。

(2)学校教育是主导

《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可见实施劳动教育,学校承担着主体责任,发挥着主导作用。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为劳动教育配制套餐,只有学校从顶层进行架构与设计,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形成各年级课程体系与序列,制定课程目标,安排劳动教育主题,联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引领教师通过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实施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才能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3)社会力量是关键

实施“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劳动教育服务。如开辟研学旅行基地、劳动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与消防救援大队、交警大队、敬老院、银行、工厂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搭建活动平台,为学生开展劳动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与岗位中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辛劳,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六类课程”配制套餐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为劳动教育量身定做六类课程套餐,形成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达成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

(1)家庭生活类课程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好场所,家校联手,扭转家长“重学习轻劳动”的思想。通过家长会,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讨,从食物烹饪、内务整理、家庭理财等方面开设家庭生活类劳动项目,如低年级开发“整理房间我能行”“学做简单家务活”等,中年级开发“营养早餐我搭配”“学做简单家常菜”等,高年级开发“家庭垃圾分类”“今天我当家”等。家长和孩子共同梳理制定“家务劳动清单”,将劳动项目具体化,教会孩子劳动方法,掌握劳动基本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担当起家庭劳动的责任,感受劳动成长的快乐。高年级的项目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探究、实践、体验,创新思维方式,以项目式学习开展劳动教育,感受劳动成果的创造性。为了持续调动学生家庭劳动的积极性,学校在劳动节和元旦前夕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劳动技能大比拼”,展示低中高学段学生的劳动水平及劳动成果,让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

(2)学校实践类课程

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力军,要树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掌握劳动基本技能,培养劳动习惯”这一劳动教育目标[4]。学校一日常规中的卫生打扫、责任包干、植物认养是学生人人必须参与的劳动项目,由少先队划分区域,各班学生轮流进行晨扫、晚扫、浇灌、除草等,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与责任意识。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类劳动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工匠精神,形成物化的成果。各学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构成课程结构,形成课程体系,使学校实践类劳动课程成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内容,并制定相应目标,逐步规范化。

(3)田園劳作类课程

田园劳作类课程在小学阶段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让课堂回归自然,学生在劳作中学会简单的农事技能,体验田园劳作的辛劳,分享收获的喜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开辟出一块空地,按畦分配给班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蔬菜瓜果的种植课程,学生参与翻地、播种、施肥、锄草、采收、义卖等全过程,让学生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享受合作劳动的快乐,丰富劳动体验。当然,还可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及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相应的田园劳作类课程。田园劳作类课程的实施还可以拓宽其外延,将二十四节气、农事谚语与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使劳作类课程与学科知识相融合,丰富文化内涵。

(4)职业体验类课程

职业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旨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体验、体认职业角色,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这是实施劳动教育全新的切入口。要开展职业体验类劳动教育课程,离不开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与配合。使相关行业成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共建单位,在不同学段开展相应的职业体验类课程,让学生在特定的岗位上由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指导,体验不同行业的特点,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感受工作的辛劳与崇高,培育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

(5)社会服务类课程

社会服务类课程包括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成为对他人、对社会有帮助的有责任担当的人。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开发相应的社会服务类课程,如低年级的“我会照顾家人”“我是小雷锋”、中年级的“我当图书管理员”“我让老人笑开颜”、高年级的“我是校园小导游”“争当社区志愿者”等服务型劳动课程。为了提高社会服务类课程的劳动效果,在服务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服务的对象及需求,制订相应的服务计划。通过社会服务,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劳动能为他人及组织带来方便与快乐,体验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6)科技创新类课程

《意见》指出,劳动教育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STEM教育是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动手操作,融合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等知识,将成果物化的学习方式,展示智慧劳动与创造性劳动。这是目前劳动教育还未抵达的领域,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为学生配制相应的科技创新类课程。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开发较为前沿的3D打印课程、编程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等,增强手工劳动的科技属性。还可以设计一些普及型的科技创新类课程,从改造身边的物品入手,设计制作毛笔清洗器、多功能井盖、自动吸尘器、自动浇花神器等富有创新性的课程内容,助学生完成从“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意识的转变。科技创新类课程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未来培养智慧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弘扬劳动精神,秉持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观念,体悟劳动价值。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构建劳动教育,可以使劳动教育既富有趣味性,又与学科课程、学校活动相链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拓展劳动教育的外延,让劳动教育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中发挥独特作用,实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09).

[3] 柳夕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44个问答[M].石家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2019.

[4] 孙琴芬,余春花.落实劳动教育需要常态化机制[J].人民教育,2020(0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