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胜 杨晓丽
摘 要 当前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着大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衔接不到位、公众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不到位等主要短板。以人学为视角,从明晰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两个维度来把握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本质。立足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征,从挖掘职业生涯教育主体需求、提高公众职业生涯教育认知能力等环节着手,加快构建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共同体,能够切实推动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 职业生涯教育 人学
一个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职场中度过的,职业生涯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这已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从学校层面来看,及早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已被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了广泛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整体来看,大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衔接亟待加强,公众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亟待提高。在人学视角下,要对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概念进行厘清,科学把握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研发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优质课程,努力提升公众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能力,形成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共同体,把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推到一个层次更高的发展水平。
一、认清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短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这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可塑性,为小学生认识和理解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先天优势。在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的政策支持下和家长对孩子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解关爱之下,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正在逐步朝前发展,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短板,其中,大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衔接不到位和公众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不到位是亟待弥补的两块短板。
1.大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衔接不到位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全景式、长期性、立体化的大工程,必须要树立大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一体化的思维,也就是说,要高度重视大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衔接。可是,当前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衔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成果积累和可持续发展。大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效衔接的缺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指导的间断”,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学业结束后的后续职业生涯教育的跟踪指导出现了困难;二是“教育需求的间断”,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没有对小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调研,因此,职业生涯教育的成效也大打折扣。
2. 公众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不到位
尽管职业生涯教育对人的个人成长和职场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公众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整体认知还存在一定偏差。这种认知不仅不利于职业生涯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实施,而且不利于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教育走向公众,得到公众理解和认同,更容易造成职业生涯教育的窄化。公众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责任偏差”,即认为学校应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承担责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必须要在学校完成,没有对家长、社会等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进行考量,要知道——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不完整的。二是“能力偏差”,即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认识不清,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认知能力有待提高,这与其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关注和学习有着直接联系,职业生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等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二、明晰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真正本质
职业生涯教育是人的教育的一部分,职业生涯教育是把职业发展贯穿于人的发展全过程中,是首先从小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始的,不因学生学业结束而中断其职业生涯教育,是一整套教育理念和实践,富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1.厘清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概念
将“现实的个人”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主体,强调职业生涯教育必须要紧紧围绕“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来展开,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教育要以从事现实生产生活的劳动者作为主体。第一,职业生涯教育为“现实的个人”顺利开展实践活动服务,“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以及思维创造等实践,为更好促进“现实的个人”有序有效进行这些实践活动,就需要对“现实的个人”进行系统化和专门化的职业生涯教育。第二,职业生涯教育为“现实的个人”的发展过程服务,“现实的个人”不是永远处于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一直处在变化过程中的人,包括人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与发展,职业生涯教育为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社会关系提供了推动力。第三,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相结合,人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对人参加职业生涯教育发生作用,包括对人参加职业生涯教育需求的内容和方式提出要求,促使人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参加职业生涯教育。综上所述,可以把职业生涯教育概括为:“现实的个人”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为获得“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按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不同类别循序渐进”的方法所从事的教育、训练和培训等专业化的创造性生产活动。这里面包括了职业生涯教育主体、职业生涯教育目的和职业生涯教育方法,同时也指出了职业生涯教育环境(“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注重考虑人自身状况以及所處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体就是小学生,目标就是及早培养小学生的职业志向,方法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等相关方聚力起来,把职业生涯教育根植于小学生内心深处。
2.明晰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职业生涯教育对于改变人的本性、帮助人提升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发达的劳动力和专门的劳动力、创造新的生产力等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即明确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人才和创造新的生产力。首先,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传授给人必要的知识,对于正在“成长的头脑”里具有积累起来的社会知识的人来说,参加职业生涯教育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物质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其次,职业生涯教育可以提升人的能力,要对人进行劳动职业生涯教育,并在职业生涯教育中改变人的“一般的天然能力”,使人能够在完成必需的劳动基础上,努力保证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再次,职业生涯教育可以通过人的能力提升来创造新的生产力,人的能力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动力,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并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三、狠抓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环节
弥补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短板,就要在人学观照下,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切实把握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律,理解影响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外在环境,把职业生涯教育的主体的人的教育需求充分挖掘出来,不断提高公众的职业生涯教育认知能力,形成推动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合力,打造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共同体,促进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1.积极挖掘职业生涯教育主体需求
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育主体是小学生,每一名小学生的个性特质、需求偏好是不一样的,而简单划一的职业生涯教育势必无法符合小学生的“口味”。为满足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个性需求,就必须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不仅要尊重每一名小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教育权利,而且要努力满足他们职业生涯教育的教育需求,即小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所具有的美好憧憬。首先,要做到“调研先行”,没有需求调研的教育是难以满足教育主体需求的。因此,为保证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最大成效,就要依据国家的要求,因校制宜,对每一名小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需求调研,掌握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是为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持续发展积累的最原始的素材。其次,要做到“课程投入”,组织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骨干教师或聘请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的专家,共同研发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1]。加大对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优质课程的研发投入,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职业生涯课程库,因人定课,按需选课,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最大效能。
2.提高公众职业生涯教育认知能力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战略性的大工程,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形成致力于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共同体,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公众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能力,包括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高度认同,聚成一股合力,助力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顺利开展。其一,要形成“基于能力”的发展共同体,就是要引导公众主动自觉形成职业生涯教育的能力意识,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特征、价值等基本維度搞清、弄懂、吃透,理解和支持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重要的是要提高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的能力。其二,要形成“基于发展”的发展共同体,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把职业生涯教育全面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之中,这种职业生涯教育的全面发展观,不仅是小学生的教育观,更是公众的教育观,公众也需要具有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诉求和行动。其三,要形成“基于创新”的发展共同体,职业生涯教育既是一种能力观,又是一种发展观,从人与社会发展的长远来看,更是为人的一生发展提供一套全生命周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导航、职业生涯发展等,将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创新力等充分激发出来的一种创新观。
大事必作于细,大成始于小成。全社会一起关注、重视和推动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为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保驾护航,有助于夯实小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根基,加快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于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J].人民教育,2004(07).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