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凯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正处在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是其运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深入研究,突破思政课堂、课程思政的范围,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更多方面,为学生成才保驾护航。
学生日常管理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内涵,体现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生工作者必须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正确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念,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在大学生日常行为中仍普遍存在食堂插队、破坏公物、抽游烟等违背行为准则的现象。这是因为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标准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道德层面下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提高自己[1]。鼓励学生在发现与身边优秀学生或学习典型间的差距过程中明确目标,并不断自我调控管理、自我评价努力结果[2]。从而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道德认知和行为底线。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自我的不断完善,才能学有所成。学会自我实践与评价,有利于学生今后能更及时、更精确地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计划,在对自身道德行为负责的前提下,共同维护好学校学习氛围和社会公共秩序。
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推进学生管理人性化。强调以生为本,通过人性化举措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容易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规章制度对立起来,形成叛逆心理,作用适得其反。人性化的管理需要教师摆脱主导者的传统思维,做到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学生也要不断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学会自我思考与判断。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学校应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倡导文明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格健康发展[3]。
2
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应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先进性,为高校师生的价值理念、行为修养提供依据。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色、办学理念挖掘校园文化在先进性、系统性和影响力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认清形势、了解专业、认识自己,从而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提炼优良校风、校训、学风等励志标语的基础上,更应该组织学习校风、校训、学风的深刻内涵,使之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条件之一,优美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宣传和完善;宣传栏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硬件元素,在宣传时事政治、典型人物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识和职业素养,比如楼宇间的宣传栏可以张贴附件建筑物的图纸、设计理念等,有助于相关学生的专业拓展。立德树人是校园文化最本质的要素,要充分利用优良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了迅速发展,高校规模逐渐稳定,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开始进入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遵循我党教育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导方向。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文化的服务目标是全体师生,应充分考虑到各类学生的特点及其需求,体现立德树人的因材施教策略。二是坚持全面性原则,挖掘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方面的共性。建设内容也要体现全面性原则,将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后拓展、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社团活动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其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征又有利于创新性地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使德育工作不再枯燥。
高校社团活动应在校方监管下由学生自由组织。目前,社团活动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存在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许多社团没有制定很好的发展规划,举办的活动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弱化了育人功能。社团活动具有集体性、自主性的特点,由于学生间能力的差异,参加活动的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教师应对社团活动进行适当的监管,既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把握社团活动的创办目的和方向,使之不偏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每个社团应在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包括每次活动的策划书,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活动结束后也应及时总结,并在学期末进行优秀社团评比。这样既能检查活动举办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与写作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集体荣辱感。学生通过组织、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
高校的社团主要有专业类社团和文体类社团,学校对学生社团应十分重视,从人力、财力方面支持,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团数量及活动开展的次数也是衡量学校学生管理及学风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加入一个社团只是为了获取相应加分,加之学业压力,学生们没有更多精力参加多个社团的活动,要使得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与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相统一,就必须从一味重视社团活动数量转变到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上来,举办真正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同时鼓励社团间合作,整合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服务。
宿舍是大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宿舍管理也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宿舍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育人能力。由于大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一下子脱离了父母监护,在自我管理、生活能力方面表现出诸多不足,这就需要学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制定相关宿舍管理方案,使宿舍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又一阵地。
高校由于多年来的扩招,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给宿舍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在保证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如何美化宿舍大环境、提升宿舍楼的文化氛围成为高校管理者的一项研究任务。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律习惯的培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辅导员)定期检查、学生会每天检查的方式对学生宿舍进行管理,在宿舍卫生、文明习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只管理好宿舍内部的环境卫生还远远不够。应优化宿舍楼(区)的文化氛围,精心设计宿舍楼宇间的大环境,借助教学楼的文化建设方案,在宣传行为修养、专业认知、先进典型时,可利用活泼风趣的展现风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宿舍管理员是除了教师之外跟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员,他们的处事方式和道德修养足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行为认知。宿管员包括楼宇管理员、维修师傅、卫生清洁人员等,他们也是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关键。如今,高校宿舍实行社会化管理,相关人员由物业公司从社会招聘,人员素质自然参差不齐,提升宿管员的道德素养十分必要。学校应参与到宿管员的招聘中,防止一些带有社会陋习的人员混进校园,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对宿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除了考核业务能力外,在文明举止甚至是与学生的沟通效果方面进行绩效考核,促进宿管员提升自身修养,以带动宿舍软环境的全面提升。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立德树人教育应该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育人是一项长期工作,高校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不断探索新时期的各项管理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