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宽松环境 倾洒浓情爱意

2020-01-06 07:53王金兴
下一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消除心理障碍数学学习

王金兴

摘 要: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有多方面,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学困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消除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观点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其中在数学领域中“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学困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是不少家长、老师及同学眼中学习难跟上,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群体由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化成绩等方面比一般学生相对差异,而在班级、学校中显得比较“出众”,多数是在歧视中成长,其心理问题和行为缺陷就容易被忽视,因而产生诸多的心理障碍。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优化教学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转化,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那如何在教学中消除“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呢?

一、创设和谐互动,优化教学氛围

教学的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渠道及师生间的交往互动,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也能产生对学习的渴求。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次公开课,学生、听课教师早已静坐在教室,可授课者却在上课铃响后约有一分半钟了才“姗姗来迟”。她笑嬉嬉地走进教室:“不好意思,迟到了一分半钟。向大家透露一个秘密,我最喜欢睡懒觉……”话没说完,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想不到老师也爱睡懒觉”,原先沉闷、紧张的课堂气氛一下显得轻松起来。

‘咱们班谁也喜欢睡懒觉?坦白交代。”

“这习惯好吗?不过我开始早起锻炼身体了,猜猜我是几点起床的?”

“五点、五点半……”

“对,我真的是五点半起床的。不过五点半是我们生活中的说法,你知道在数学上应该怎么表达?”

“五点三十分!”有学生喊道。

“对极了!那把你们的作息时间也说说,让大家都听听好吗?”

……

接下来老师让学生画钟面,有画两根批针的,有画三、四根的,也有的画电子表。

“你画的钟面能看到时间吗?”真粗心,不少同学忘了画钟面的刻度了。

“咱们就用你们画的表来看时间吧。”

大伙极力反对:“老师,我们画的太不标准了……还是用我们的小闹钟吧。”

“好!谁能替代小闹钟介绍一下它身上有什么?都有什么时候作用?”有位同学捧着小熊造型的闹钟,学着小熊走路的样来到讲台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介绍完了,他又问:“还有同螳给我补充的吗?”同学们都抢着发言。

老师说:“你想指挥指针走一走吗?咱们看看谁会有新发现?”

“老师,我发现转一根针,别的指针也同时都动起来了。”

“时针转得慢,分针转得快。”

“好样的!观察的很细。谁能说说是怎样快,怎样慢的呢?”

……

课后,这位老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想想,老师上课时“迟到”了一分半钟怎么表达?

这位教师的创意新颖,她以刻意的“迟到”及“睡懒觉”而引出学生对“时、分”的认识,以及课后延伸对“秒”的认识,把一堂枯燥乏味的课上得生动形象,连平时不爱上课的“学困生”们也倍受感染,索然无味课堂效果荡然无存,学生的情绪高昂,精神振奋。因为只有在师生的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中进行教学,学生才会觉得无拘无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

二、诱发探索新知,培养自主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只有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自主探究,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学生都说画过圆,而种种迹象表明,孩子们觉得画圆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就连“学困生”们也开始“蠢蠢欲动”。这时我话题一转——

师:给你们一把直尺,你能否画出一个圆来?

孩子们“啊”了一声,就开始偿试操作……

观察发现:优生所采用的只限同一圆心,引出多条相等的半径来画圆,而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所想的却各种各样,有的甚至把尺子的一端作圆心,尺子的长度当作半径进行“圆规”式画圆。无论何种方法,兴趣最为关键,小学生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的驱动的,优生也好,学困生也罢,他们都喜欢挑战,渴望解决问题。这样偿试性学习,既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又让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他们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提供尝试机会,体验成功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是建立在勇于尝试的基础之上的,而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体验成功会使学生产生被奖赏而向着鼓励的方向努力。在教学化简比1.25:6=():()=():()=():()时,同学们通过探究出现三种解法:大部分学生的解法是1.25:6=(1.25×100):(6×100)=(125):(600)=(5):(24);一部分同學的解法是1.25:6=(1.25×8):(6×8)=(10):(48)=(5):(24);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解法是1.25:3=(1.25×4):(6×4)=(5):(24),显然第三种解法最简便。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求知欲也显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机会,就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属于尝试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优生如此,“学困生”同样有这种倾向。

健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而面对“学困生”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他们,在学科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这此“迟开”的花朵共享阳光雨露!

参考文献

[1]陶兴模《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4.02.

[2]田君山等《心理障碍咨询、诊断与防治新概念》,内蒙古少处儿童出版社,2000.

[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消除心理障碍数学学习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口语是英语学习中的关键
例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减轻与消除
广播发射机射频系统中的信号冲突分析及消除研究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