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杰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历史、探究历史、总结历史。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教学形式,不断优化教学行为、方式、手段,紧扣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用真正有效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问题设计 学科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生本课堂”、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因为问题情景设计对学生思维展开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众多课堂模式都采用了大量的问题设计。江门市历史学科教研员陈振晓老师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主题+问题链”的教学模式,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通过问题设计,落实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以下是笔者在问题设计教学的三点思考,希望在此抛砖引玉。
一、问题设计应围绕一个教学主题
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曾说“一节课目标的确定是你上这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节课看不见的灵魂。”教学主题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有了主题整个课堂教学就有了核心。因此只有在教学主题的引领下,才能够有效地把握重难点、选用合适史料、设计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等,教学主题的定位决定课堂教学品质。
二、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指现有发展水平及学生接受新知识前的原有认知结构,第二发展水平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最易被学生接受的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具体到抽象,螺旋式上升。过于简单的问题设计只能再现再认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过难的问题设计,学生或不讲,或乱讲,浪费时间,不能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甚至连知识体系都不能建立起来。
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师整合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堂主题设计三至四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师生合作,最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学生思维。
以人教版《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为例,本课内容初中课程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所以本课的重难点设计在对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对“邦联体制”与“联邦体制”的理解。笔者以“美国的宪政梦”作为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设计出问题链:
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跳一跳才能摘的到”,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是如何从宏大层面对国家制度进行设计,既要防止专制的产生,又要防止出现“多数人的暴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美国文化特性。不再是以前单纯的教师一问学生一答,也不是只就教材某一环节或某一部分,孤立地激疑置问,使整堂课充满激疑置问的气氛。有梯度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科素养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来的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景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下,合理的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的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水平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
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学生课前预习,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重组,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将问题进行整理、筛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备课,再通过课堂讨论或师生的共同探讨,达到释疑的目的。
以人教版《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这一课为例,本课难度较大,抽象的法律、政治概念多,法国和德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曲折复杂,加上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不足,对政治名词陌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笔者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再提出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异彩纷呈,以下是挑选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
谭冬梅 为什么普鲁士一定要排斥奥地利?既然帝国议会权力那么小,为什么不直接废除?
钟桦彬 皇帝权力如此之大,议会成员、内阁成员为什么不加以限制?
范映晖 为什么法国教会有那么大的权力?为什么法国执意要走共和政体?
戚文欣 军国主义传统如何而来?
梁换儿 同是君主立宪,为何德国皇帝拥有实权?这还是君主立宪吗?
卢玉盈 德意志的国王和宰相也存在像中国古代君权矛盾吗?
朱颖珊 为什么称德意志帝国,不是叫德国吗?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根据课堂的情况,让学生先回答,教师再解释,当学生回答不到位时,仍然积极鼓励,指出他们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陌生政治制度的兴趣。学生提前质疑,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历史,发现历史、探究历史、总结历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所有教师的原有教育教学思想必然要发生新的变化,这种教学思想的新变化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上,使课堂“动”起来,“动”有各种方式和手段,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地优化教学行为、方式、手段,通过设计问题,提供史實材料或资料,尽量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用真正有效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学习和认识历史,从而落实历史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奉先,《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国考试》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