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小视的几何型填空压轴题

2019-12-27 04:17沈岳夫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解题策略

摘 要:本文从两个视角,精选8道有代表性的几何型的填空压轴试题,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剖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几何问题;填空压轴题;解题策略

几何型的填空压轴题通常以熟悉的几何图形为背景,但思维含量高、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成为整卷的拉分题.本文从两个视角,精选八道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对其进行分类剖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以三角形为背景

1.1 两块都含45°角的三角板

例1 (四川·绵阳卷)如图1,△ABC,△B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BC,BD=BE,AC=4,DE=2 2.将△BDE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得△BD′E′,当点E′恰好落在线段AD′上时,则CE′=.

解析 这是典型的“手拉手”旋转问题,需分类思考:

当AD′在AB左侧时,如图2所示,连接CE′,过点B作BH⊥CE′于点H.易证△ABD′≌△CBE′(SAS),进而可求得BH=E′H=2,CH=6,CE′=6+2.

当AD′在AB右侧时,同理可求得CE′=6-2.

综上所述,CE′的长为6+2或6-2.

评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按旋转方向先画出如图2的情形,然后抓住旋转必全等(相似)证△ABD′≌△CBE′,接着借助勾股定理进行逐一计算线段长度,当然要注意分类讨论,千万别遗漏答案.

1.2 两块都含30°角的三角板

例2 (湖北·襄阳卷)如图3,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板放在同一平面内,直角顶点重合于点C,点D在AB上,∠BAC=∠DEC=30°,AC与DE交于点F,连接AE,若BD=1,AD=5,则CFEF= .

解析 根据题意,易知△BCD是确定的.

如图4,过点D作DG⊥BC于点G,则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以求得CD=7,进而可得sin∠2=sin∠1=DGCD=327.接着我们从两种常规方法思考:

思路1 (相似法)由△BCD∽△ACE,可得AE=3.由∠BAC=∠DEC=30°,可知A,D,C,E四点共圆.所以△CDF∽△EAF.

进而可得CFEF=CDEA=73=213.

思路2 (面积法)在△CEF中,因为S=12CF·CE·sin∠2=12EF·CE·sin30°,所以可得CFEF=sin30°sin∠2=213.

评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锁定△BCD为突破口,然后通过添辅助线,计算出相关线段的长度及三角函数的值,接着从平时积累的解题经验中检索出有效的策略,如相似法、面积法等,当然还有其他解法,留给读者思考.

1.3 一副含30°和45°角的三角板

例3 (浙江·嘉兴卷)如图5,一副含30°和45°角的三角板ABC和EDF拼合在一个平面上,边AC与EF重合,AC=12cm.当点E从点A出发沿AC方向滑动时,点F同时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滑动.当点E从点A滑动到点C时,点D运动的路径长为cm;连接BD,则△ABD的面积最大值为cm2.

解析 对于第一格填空,关键是判断点D的运动轨迹.当点E沿AC方向下滑时,得△E′D′F′,接着我们从两种常规方法入手:

思路1 (作双垂直)如图6,过点D′作D′N⊥AC于点N,作D′M⊥BC交BC延长线于点M.

所以△D′NE′≌△D′MF′(AAS).

所以D′N=D′M.

所以CD′平分∠ACM.即点D′在射线CD上移动.

思路2 (四点共圆)因为∠E′D′F′=∠ACF′=90°,所以E′,C,F′,D四点共圆.

所以∠D′C F′=∠D′ E′ F′=45°,即点D′在射线CD上移动.

当E′D′⊥AC时,DD′值最大,最大值=2E′D′-CD=(12-6 2)cm,所以当点E从点A滑动到点C时,点D运动的路径长=2×(12-6 2)=(24-12 2)cm.

对于第二格填空,如图6,连接BD′,AD′,因为S△AD′B=S△ABC+S△AD′C-S△BD′C,所以S△AD′B=12BC×AC+12AC×D′N-12BC×D′M=24 3+12(12-4 3)×D′N.当E′D′⊥AC时,S△AD′B有最大值,所以S△AD′B最大值=24 3+12(12-4 3)×6 2=(36 2+24 3-12 6)cm2.

故答案为:(24-12 2),(36 2+24 3-12 6).

评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判断轨迹(直线型还是弧型),再计算路径,而确定点D的运动轨迹是本题的难点.当题目中出现两个直角(∠E′D′F′=∠ACF′=90°)时,自然联想上述的两种常规方法,找到了解题的切口,则问题的解决便会水到渠成.

2 以四边形为背景

2.1 以平行四边形为载体多选项判断

例4 (山东·滨州卷)如图7,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CE平分∠BCD交AB于点E,交BD于点F,且∠ABC=60°,AB=2BC,連接OE.下列结论:①EO⊥AC;②S△AOD=4S△OCF;③AC∶BD=21∶7;④FB2=OF·D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解析 对于选项①,由题意易判断△ECB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可得∠ACB=90°.因为OA=OC,EA=EB,所以OE//BC.所以∠AOE=∠ACB=90°.所以EO⊥AC,故①正确.

对于选项②,因为OE//BC,所以△OEF∽△BCF.即OEBC=OFFB=12.所以可得OF=13OB.所以S△AOD=S△BOC=3S△OCF,故②错误.

对于选项③,设BC=BE=EC=a,则AB=2a,AC=3a.进而求得OD=OB=72a,则BD=7a.所以AC∶BD=3a∶7a=21∶7,故③正确.

对于选项④,因为OF=13OB=76a,所以BF=73a.则BF2=79a2,OF·DF=76a·(72a+76a)=79a2.所以BF2=OF·DF,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①③④.

评注 这是填空题中的次压轴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进行逐一破解,选项①②相对容易判断;对于选项③,当题目中无数据且出现线段的比值时,要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选项④采用正难则反,直接验证计算判断,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不容小觑.

2.2 以矩形为载体翻折求面积

例5 (浙江·杭州卷)如图8,把某矩形纸片ABCD沿EF,GH折叠(点E,H在AD边上,点F,G在BC边上),使点B和点C落在AD边上同一点P处,点A的对称点为点A′,点D的对称点为点D′,若∠FPG=90°,△A′EP的面积为4,△D′PH的面积为1,则矩形ABCD的面积等于.

解析 由题意,易证△A′EP∽△D′PH.

由折叠及矩形性质易知A′P=AB=CD=D′P.

设A′P=D′P=x ,因为S△A′EP∶S△D′PH=4∶1,所以A′E=2D′P=2x.

因为S△A′EP=12·A′E·A′P=12·2x·x=x2=4,又因为x>0,所以x=2.

进而可得A′P=D′P=2,A′E=2D′P=4,EP=A′E2+A′P2=2 5,PH=12EP=5,DH=D′H=12A′P=1.

所以AD=AE+EP+PH+DH=5+3 5,AB=A′P=2.

所以S矩形ABCD=AB×AD=2×(3 5+5)=6 5+10.

评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矩形性质及翻折的本质,先证A′P=D′P,使隐含的信息显性化,然后再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线段长度,进而运用勾股定理获解.

2.3 以菱形为载体拼摆求周长

例6 (浙江·温州卷)三个形状大小相同的菱形按如图9所示方式摆放,已知∠AOB=∠AOE=90°,菱形的较短对角线长为2cm.若点C落在AH的延长线上,则△ABE的周长为cm.

解析 如图10,连接IC,连接CH交OI于点K,则A,H,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CI=2.

由题意易证△CO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HCO=∠CHO=45°=∠HOG=∠COK.

所以∠CKO=90°,即CK⊥IO.

设CK=OK=x,则CO=IO=2x, IK=2x-x.

在Rt△CIK中,(2x-x)2+x2=22,解得x2=2+2.

而S菱形BCOI=IO×CK=12IC×BO,即2x2=12×2×BO,解得BO=2 2+2.

所以BE=2BO=4 2+4,AB=AE=2BO=4+2 2.

所以△ABE的周长=4 2+4+2(4+2 2)=12+82,故答案为12+82.

评注 这是填空题中的次压轴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识别出△AOB与△HOC是“手拉手”模型,进而确定CK⊥IO,这样解决问题就如囊中探物,轻而易举.可见,挖掘条件,联想基本模型,是顺利解题的一大法宝.

2.4 以正方形为载体分割求周长

例7 (浙江·绍兴卷)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ABCD分割成如图11的四块,其中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點E,F分别为AB,AD的中点.用这四块纸片拼成与此正方形不全等的四边形MNPQ(要求这四块纸片不重叠无缝隙),则四边形MNPQ的周长是.

解析 我们分别从剪下一个图形、两个图形、三个图形入手,分别画出密铺图形:

当剪一个图形时,把△AEF剪下重新密铺,如图12,其周长为1+2+3+2 2=6+2 2.

当剪两个图形时,把△AEF、四边形CDFO剪下重新密铺,如图13,其周长为3+5+2+2=8+2 2.

当剪三个图形时,把△BOC、四边形CDFO、四边形BEFO剪下重新密铺,如图14,其周长为1+4+1+4=10.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四边形MNPQ的周长是6+2 2或8+2 2或10.

评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利用轴对称的空间直观解决图形的平面镶嵌(密铺)问题,需要考生理清拼图思路,挖掘原图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特征条件,进行多方位、多视角分层思考.学生也可以在草稿纸上画图,然后剪、拼、算,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值得关注.

2.5 以多边形为载体求三角函数值

例8 (四川·自贡卷)在由10个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构成的网格图中,∠α,∠β如图15所示,则cos(α+β)=.

解析 给图中各点标上字母,连接DE,如图16所示.在△ABC中,∠ABC=120°,BA=BC,所以∠α=30°.同理,可得∠CDE=∠CED=30°=∠α.又因为∠AEC=60°,所以∠AED=∠AEC+∠CED=90°.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AE=2a,DE=2×sin60°·a=3a,进而求得AD=7a.

所以cos(α+β)=DEAD=217.

评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借助网格进行角的转化,构造出含一个锐角等于∠α+∠β的直角三角形,这样就突破了难点,起到化难为易的目的.由此可见,恰当的转化,将角α,β集中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为解题打开了一块新天地,这是常用的解题策略,真的值得拥有.当然类似的构造还有很多,笔者不再赘述.

通过对以上题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以几何为背景的填空压轴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需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注重日常学习的反思、总结,注重提炼和积累解题的模型,并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辨别和使用,在应用中逐步提高图形的识别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助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沈岳夫.对一道期末考试题的研究与拓展[J].中学数学,2017(06):68-70.

[2]沈岳夫.细研解题思路 提炼解题模型[J].数学教学,2017(01):21-24.

[3]沈岳夫.数形结合细分类 题组生长促思维——以2017年一道存在性中考试题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2018(03):34-36.

[4.沈岳夫.抓住特殊角度 探求一题多解[J].数学教学,2017(02):23-26.

(收稿日期:2019-09-03)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谈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考查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巧妙渗透解题策略无痕发展数学思维研究
高中英语新题型语法填空的解题策略探析
初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策略研究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