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澍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1]。此种极端情景通常与人的死亡有关,或是直接遭遇死亡或可能是遭受到死亡威胁等,并且此种疾病女性较男性更易患病[2]。通常临床治疗PTSD 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除此之外可使用药物治疗进行辅助[3]。由于PTSD 患者的发病情况与社会支持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社会支持,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160 例,对所有患者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其中男78 例,女82 例,平均年龄为(31.49±5.26)岁,所有患者均为神志清醒,可进行交流。学历:小学24 例,初中52 例,高中或中专59 例,大学或大专及以上25 例。城市患者89 例,农村患者71 例。所有患者均已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对研究内容审核通过,可进行开展。
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在日常护理中进行心理辅导,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并缓解消除各种负面情绪,以减轻患者症状。鼓励患者多与家属或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并增加与患者的互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知识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并提升患者治疗信心,调动其治疗积极性。为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1 个月。
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其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情况。其中焦虑自评量表SAS 满分80 分,50 分以上属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 满分80 分,50 分以上属于抑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满分57 分,分数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使用SPSS 18.0 软件对此次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并且用t 检验研究中所有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得分远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表1 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评分、主观支持分均远高于治疗前,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客观支持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比较(,分)
PTSD 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因此患者患病后将会表现出各种精神类异常,主要可分为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或麻木类症状以及警觉性增高症状[4-7]。
创伤性再体验症状是由于患者遭受巨大创伤后,其脑部思维、记忆将对此创伤场景反复回忆与重现,导致患者出现对相似场景的恐惧、哀伤等情感反应;回避或麻木类症状则主要由于患者想极力通过回避与创伤相关的情景与事件,从而表现为麻木、回避,甚至选择性遗忘;警觉性增高则表现为患者长时间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并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此外,还可能出现滥用成瘾物质、自杀或攻击行为等症状表现。对于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以及后续的工作生活均会构成较大的影响[8-9]。
临床目前主要是通过对PTSD 患者实施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来进行病情控制。通过对患者的交谈,了解其想法,实施适当的心理治疗,缓解其负面情绪,使其正确认识PTSD,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程度,以此达到治疗效果[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支持分均远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客观支持分治疗前后相差无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TSD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痛苦、反复回想创伤经历、回避创伤情景以及持续性应激,同时伴有一定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后,可显著提升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具有痛苦、反复回想创伤经历、回避创伤情景、抑郁、焦虑等症状,通过药物治疗后,可显著提升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