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江?李欢欢
[摘 要]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一些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人才。其中,旅游专业全面展现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实行一体化实践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一体化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學实践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2.086
[中图分类号]G712.4;F5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2-0-02
0 引 言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新时代发展迅速,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变好,人们愿意去各地旅游。正是因为这样,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所以旅游管理专业成为我国目前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一体化对教师对学生进行旅游管理教学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对于旅游管理的教学实践及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课程没有做到平衡教学等,制约了一体化实践教学进程。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旅游业兴起时间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比较晚,但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很多的经济效益。旅游行业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迅速,与自身性质紧密相关,旅游业属于一种密集型产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位选择,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经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每年都会开发很多的旅游产业,平均的增长率大概是10%,但是相应的,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却非常稀缺,根本赶不上旅游业发展的脚步,特别是极度缺失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几乎每年都会缺失200万以上的专业人才,且这个数量还在逐年上升,如果长时间这样发展下去,会极大阻碍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各高校不断开始设立旅游管理专业,除了一些本科院校以外,高职院校也在逐渐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且设置的专业相比本科院校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较强。因为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优势就是专业,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为我国旅游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但即使如此,还不能满足我国发展迅速的旅游业人才需求量。实践性是旅游管理专业最重要的学习特点,也是各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关键,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因此,为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大多数高职院校专门建立了课外实践基地和实习产所,以此保障他们的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平衡
通过研究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践对于各个专业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逐渐开设了一些校内外实训基地。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进行旅游管理教学时,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先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确定他们有所了解之后再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但是却没想到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地衔接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高职院校在分配教师时,会根据理论与实践进行划分,也就是理论是一个教师,实践是一个教师,这种分离式教学方法会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因为教师不同,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冲突,比如,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学生无法很好地运用理论课上学到的操作技能;或者操作过程中也无法很好地与实践教师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其一是学生在理论课所学到的操作技能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其二是学生在实践期间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不能很好地与实践教师进行商讨。
2.2 不符合职业素养养成规律
为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一些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会安排大一学生到一些酒店、旅行社等进行见习训练,当进入大三之后再让他们进行具体实践。但是这种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规律,他们应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按照从导游、服务员和酒店的顺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违背职业素养养成规律
目前,有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会安排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到各酒店、旅行社等进行见习,了解这些地方对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情况,待学生到大三时再让他们对某些具体岗位进行实践。但实际上,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应先对导游、服务员等相关岗位进行认知和训练,再对酒店等企业进行认知,这种违背学生职业养成规律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产生厌倦。
2.4 过分强调实践技能训练
近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到实际操作上,对于理论知识仅限于了解就行,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没有一个平衡点,大多数任课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容易漏掉一些重点,过度重视实践教学,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掌握专业技能,但却不了解技能包含的理论知识,时间长了之后,使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长远发展。
3 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3.1 更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教师应该创新自身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且在教学时一定要将新型教学理念完美融合到教学中。整合重复的教学实践活动,并组织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时间上做到循序渐进,在作用上实现相互互补。比如,学习“导游业务”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在实施情景教学法进行旅游管理教学时一定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上课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各个著名景点的图片或者视频,并选择学生进行介绍,从中看出学生表达和实际操作能力。每个学生介绍完之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评价,并挑选出最优秀的同学进行鼓励和奖励,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
3.2 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在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校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比如餐厅客房、导游模拟、多媒体教室等,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最高仿真的旅游管理职业化学习场所,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借助这些教学基地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即使是在学校,也能接受最正式的旅游管理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旅游行业的相关制度规定。此外,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教学基地对学生们进行培训,也能让学生提前感受实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节省时间,减少奔波,特别是每天来回奔波于学校和企业之间,且通过提早了解旅游行业的相关规则,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可以帮助他们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竞争环境,从而为学校节约经费开支。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时,学校一定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基地的实践操作是否符合要求,与真实情况的相似度,还有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因为教学基地不仅只运用到旅游管理教学上,还会被用于一些科学研究。也就是说,教学基地不仅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普通教学实践训练,还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等先进设备构建各种多维模拟化的实践教学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使他们很快地融入教学情境中,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应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及计算技术还能有效弥补旧设备的缺陷,提高旅游管理课堂教学效率。
3.3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以此培训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其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定期阅读一些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帮助他们学习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最后,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从而使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紧密合作
实训基地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建设实训基地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学校自身发展和管理模式不断与校内外的实训基地紧密合作,加快建设实训基地的脚步,建设出适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具有特色的实训基地。在对学生进行旅游管理教学时,一定要结合这些实训基地对他们进行实训教学。此外,为了构建一套既符合学校发展,又能适应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实训教学体系,学校应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友好合作。为了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应该把旅游管理的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和相关管理制度改革作为教学重点,培训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团队,并不断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的实训条件。
4 结 语
随着新时代社会需求不断改变,教育部进行了无数次课程改革。在这个背景下,旅游管理作为一门需要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也不断在创新改革。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比较高,虽然每年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多,但是毕业后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学生却一年比一年少。也因如此,人才紧缺已经成为旅游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所不辞,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就业方向,最终为我国旅游业培养更专业的社会人才。
主要參考文献
[1]杨炼.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思考[J].青苹果,2017(8).
[2]钟小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明日风尚,2018(12).
[3]樊莉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