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术学科大概念整合《美术鉴赏》模块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9-12-12 01:31沈家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中学生绘画

沈家华

(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

《美术欣赏》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必修模块,共安排18学时,然而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美术的教学时间常常被挤占。按照教材教学,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习惯性地单向性讲授,美术知识的积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高中教学是未来专业与职业的预备阶段,储备专业发展的素养,所学的应该是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而不是一般性知识堆砌与积累。面对互联网知识爆炸时代,我们可探索以美术学科大概念整合《美术鉴赏》模块教学。

一、基于学科属性的大概念的内涵与理解

1.大概念研究与内涵

大概念(Big Ideas[concepts]),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布鲁纳教授提出,在教育领域,无论教师教授哪类学科,要聚焦学科的基本结构的理解,有益于学生课堂内外所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学习理解这种知识基本架构在于梳理知识之间是如何相互链接起来的。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架构,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保留,并促进学习的迁移。[1]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定讨论主题、学习的内容,学生往往会问一些无意识、无价值的问题,当然也有是一些无法回答的困难问题。对于问题的意义,应该是可以解答的、启发性的、媒介作用的问题。[2]在设计教学必须引导高中学生构建连接所有碎片化的信息与知识、技能有意义的大概念,课程目标是帮助高中学生全面感知所学的知识,以便理解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思维方式。最终到达运用的目的。

一些国外教育学者从学科教育视域研究大概念。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富兰提出“深度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身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和倾向”。[3]目前,我国教育学界倡导深度学习,其情境化学习,所学知识、能力要具有迁移的意义,高中学生要能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在未来真实环境中去。研究学校教育与未来真实环境的链接关系,构建深度学习情境。高中阶段的教学,聚焦构建美术学科“大概念”的教学理念是问题关键点所在。

如果学生掌握信息只是积累型的、碎片化的,那么这些知识因其缺乏关键性“大概念”支持而往往缺乏生长力,随着时间流逝终究会被遗忘,就是常常说的“还给学校、还给老师了”。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把大概念比作“车辖”。有了车辖,车轮等零部件才能组装起来,否则只能散落一地、毫无用处。[3]

在高中阶段,聚焦“大概念”展开的教学,高中生在课业学习时一面不断地加深理解“大概念”;同时,因为有大概念具有学科知识的结构性、框架性、连接性特征,“大概念”统领着所学的知识,高中学生的学习才会因为有附着点显得有意义,才会掌握得牢固,才能迁移与长久。在这样的学习中构建起来的学科大概念会成为我们知识的生长点,学生靠大概念自主学习的内容远比教师教得要多,并且在他们的未来持续发生作用。[4]

2.美术学科大概念建构原则

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中,显得尤为有现实意义。《美术鉴赏》学习的现实客观问题摆在高中老师的案台: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且经常被挤占)、教学对象的城乡差别、美术素养的差别等。建构学科大概念提升《美术鉴赏》模块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如何建构学科大概念?

国外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启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与教学对象共同讨论、将美术学科大概念的雏形(教学过程中再具体化)与基本学习要素进行梳理、分类,对应在考虑大概念有效性和恰当性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甄别、梳理、修改和调整,最终确定了“多样性”“结构性”“交互性”“动态性”四个科学大概念。[4]以大概念的框架性而论,是我们理解学科知识的整体与部分的根本性的理念。

3.《美术鉴赏》模块大概念建构路径

《美术鉴赏》模块大概念的建构首先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下、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之上,过程是开发、参与、动态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这样的构建过程才是真正的大概念理念教学,才有意义。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工具。支持大概念学习逻辑与框架,帮助学生熟悉学科大概念的路径,支撑学生学习过程性的有关的思路与知识记录,指导高中学生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创意与表达。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研讨完成:(1)梳理大概念(2)研讨论证(3)提炼大概念(4)遴选大概念(5)设计研究问题(6)课程单元化(7)建立课程关联。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整合、优化过程,让师生共同参与、研讨、论证、遴选,产生学科大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美术鉴赏》大概念研究在进入理解的轨道上了。

在以往的《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学生习惯于“给予”“他性的”“单向性知识”。由于大概念教学对于刚刚接触的、习惯于以往美术技能学习的高中生来说,既陌生又宽泛而抽象,大概念抽象、丰富多样,学生无法理解其之于《美术鉴赏》引导具体教学活动。例如,设计研究问题环节。探索性、研究性问题正好将大概念与关键概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模块学习、思考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关键概念范围得到必要的精简,这也是教师、学生《美术鉴赏》学习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帮助学生预先学习《美术鉴赏》评价内容、明确研究路径。研究问题应该以是易于学生理解的、精炼的阐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心理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课程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求索与修正中完成对大概念的组织建构。[5]

二、构建学科大概念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的探索

1.基于美术学科大概念理念的模块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教学与高中学生学科大概念教学理念统领《美术鉴赏》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向,依托高中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问题为导向、情境化、项目化学习。笔者根据《美术鉴赏》模块的特点,梳理如下的教学结构:大概念—跨学科概念—基本问题—具体问题。首先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梳理、确定《美术鉴赏》学习研究的方向、框架(同学感兴趣的、有疑问的与课程标准指导结合)。教师给出《美术鉴赏》模块教学中的结构性大概念方向,跨学科概念的要素、关联与功能。梳理《美术鉴赏》教学基本问题、在项目学习(探究性)中确定具体问题。如此,跨学科行为学科大概念教学模式与探究性学习的统一,大概念是观念性、统领性、指导性、纲领性,探究性学习是过程、方法、支持。

学科大概念的《美术鉴赏》模块教学策略如下:

(1)基于大概念的主题性《美术鉴赏》教学,教师与学生沟通为前提,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美术鉴赏》的课程要求框架下,从所在学校的高中生的现实生活语境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依托现代社交平台完成),围绕美术学科大概念,设定项目学习的“基本问题”、关键问题,依据《美术鉴赏》课程学习特点设计具有学生感兴趣的、挑战性的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设计项目时间表、研究方法与每个环节的细节要求。引导《美术鉴赏》教学中探讨美术学科关键问题和基本问题,学习美术学科相关材料搜集与获取(基于互联网),通过项目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方式,开展综合的主题性美术鉴赏学习活动。

(2)创设《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中的问题情境,主题化、项目化地、有目的地遴选和获取《美术鉴赏》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跨学科理念、思考方法和研究技能,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美术鉴赏》的问题。

(3)用学习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方法,设计和运用多种学习工具(互联网学习工具),进行《美术鉴赏》模块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实现高中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4)经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过程。在学习任务中,采访本地艺术家(非物资文化传承老艺人),体验艺术创作过程(AR、VR网络虚拟情境也是具体方式之一),把学生置于“艺术家创作活动”真实的语境中,创作体验。

(5)将《美术鉴赏》的美术学科“基本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基本问题”指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美术鉴赏》单元主题、内容和教学的上位性、引导性问题,与围绕“大概念”的思维组织能力相关联,目的是有效引导高中学生进行《美术鉴赏》学习的深度思考与研究。由于《美术鉴赏》学科性的基本问题往往比较模糊、宽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具体教学中需要分解出一系列与学科相关联的“小问题”。指导高中学生《美术鉴赏》活动中观察、分析、思考、研讨,鼓励一定的艺术表现的尝试与实验,最终涵养高中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6)美术文化观背景下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课程框架性、素养性的、独立的学习内容。学习艺术家的思维、艺术观念、艺术表现形式、技法、创作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美术表现尝试与体验。

(7)联系生活进行跨学科美术学习。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阐述学科大概念《美术鉴赏》教学模式构建的积极意义,再对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质量水平三分析大概念教学模式之于以往《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积极的因素和改进:能通过调查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视觉文化现象,撰写调查报告或评论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科大概念中聚焦“民族的美术作品比较、民族文化历史的关系、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学习过程有项目调查、分析报告、讨论等。积极的因素与变化,确保落实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学科大概念教学模式的《美术鉴赏》教学案例解析

【活动1】选定画家研究作品风格

从《美术鉴赏》教材和“拜师学艺”所列出的画家和作品中,选择一位你喜爱的绘画风格和画家,按“选定画家学习单”的要求,通过美术专业书籍与现代媒体等学习工具、网络信息进行深入了解或研究,要列出研究资料的来源,梳理关键知识、关键脉络。(见表1)

表1学习任务单样本——以绘画鉴赏为例

【活动2】思考《美术鉴赏》“基本问题”

美术鉴赏是一种美学、社会、文化角度的评鉴和价值判断,若对艺术本质规律有深入的思考,鉴赏结果就更有价值。

“基本问题”是指向学科核心、没有标准答案、开放性的上位问题,其中孕育着各种小问题。所谓“上位问题”是指一些体现于学科知识体系之上的哲理性、观念性问题;而“小问题”则是学科本体的规律性问题,也是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你思考并提出自己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你借助其他学科知识,更深刻地思考本学科的本质规律和知识体系。以下列出的“基本问题”和“小问题”,都仅仅是一种提示和建议,随着创作的进程,你可能会想到其他值得思考的新问题。

【专题1:模仿与写实】写实性绘画的价值在于模仿对象还是画家的造诣?为什么古希腊会产生“模仿论”以及如此写实的绘画艺术?怎样的形象会让画家愿意去模仿和创作?为什么不同的画家创作同上主题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专题2:写意与传神】中国绘画的“写意”与西方绘画的“写实”有何实质性区别?中国绘画的“写意”与西方绘画的“写实”在美学理念上有何区别?在题材内容上有何区别?在造型语言上有何区别?在画面视觉效果有何区别?

【专题3:表现与抽象】古希腊赫拉克里特说:艺术模仿自然,这话对吗?艺术和自然是什么关系?除了模仿自然还可以怎么做?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是什么关系?艺术家的个性重要吗?为什么?

【专题4:分析东、西方绘画互相借鉴、影响的个案研究】梵高与日本浮世绘作品研究?林风眠与意大利画家莫迪里安尼作品研究?(分析东、西方绘画色彩观)

【专题5:讨论后现代绘画实验与探索的意义】后现代绘画的特征?现代媒体对现代绘画的影响?设想一下后现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教师提供学习任务单,以绘画鉴赏为例展开学习。(见表2)

表2

【活动3】画家作品鉴赏

对自己喜欢绘画作品,从作者、主题、风格、历史、文化等角度,按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要求,写一份美术作品鉴赏报告,形成有见地的审美判断和理解能力。

三、结语

新版《美术鉴赏》教材将于2020年秋季全面铺开,在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课程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在新版《美术鉴赏》教材铺开前,有必要进行学科理论性的、探索性的思考。应进一步关注教学实验,聚焦课例,围绕《美术鉴赏》学科大概念的设计与落实,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的评价中分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兴趣点。还应《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情境创设研究,引导学生学习把《美术鉴赏》中美术现象、美术创作、美术活动、与生活、文化、社会、历史关联起来,在情境中教学主题化《美术鉴赏》学习、《美术鉴赏》学习的迁移,形成的持久性素养与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高中学生绘画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