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佳节文化传承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以元宵节为例

2019-12-12 01:31张水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考题诗词价值

张水娥

(沙县第一中学,福建 沙县 365500)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1]该如何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呢?文章仅以元宵节为例,谈谈笔者的设想。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佳节“文化”已融入人们的生活。请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开展诗词朗诵比赛、歌唱比赛、猜灯谜、包汤圆等活动。开学初,学生汇报所查阅的资料,归纳内涵:1.是娱乐性文化活动。有赏灯、猜灯谜、舞狮、舞龙、跑旱船等活动。2.是百姓祈求活动、祈子活动。3.寄托了团圆和睦之意。4.有全民狂欢之意。引导学生认识传承元宵节文化的意义:1.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重构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提升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二、比较鉴赏元宵节诗词,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除了开展丰富的活动外,更重要的是在文化方面的传承。元宵节诗词是元宵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学习诗词,感知人情风俗,思考其独特价值。笔者整合了11首诗词,附独特价值(独特价值是第二步的内容),如下是部分例子: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价值:赏灯+宵禁)

《明月逐人来》(宋·李持正)(价值:节序风物+全民狂欢——百姓、官员、皇帝)

《永遇乐·落日熔金》(宋·李清照)(价值:今昔对比,突出心境之悲)……

在活动中通过比较,发掘诗词的节日文化鉴赏上的独特价值。

(一)每日阅读一首诗词和赏析文,感知人情风俗、读出人情味

每天推荐一首诗词,含注释、翻译、鉴赏。阅读赏析文章,并作归纳:本诗词运用了 手法,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视角、风俗等角度感知人情风俗、读出人情味,思考其独特价值。示例:

明月逐人来(李持正)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归纳示例:本诗词运用了借代、化用、视听结合等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元宵节举国同庆的喜爱之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和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独特价值,这提升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思考题1(原创):李持正《明月逐人来》这首写节序风物的词,苏轼比较推崇它,请试从从艺术手法、视角、内容等方面来分析其价值。此题考查“创新”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1.李词写出了北宋都城元宵风俗——皇帝观灯(与民同乐)。2.全知视角,见百姓、官员、皇帝,不见自己。这两点有独特价值。

(二)比较鉴赏

新课标提出“在鉴赏活动中……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2]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异同点梳理(以唐宋诗词为主,归纳不限于所选的11首),如表1~2:

表1相同点

表2不同点

还可以命制思考题,如下:

解语花·上元(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鹧鸪天(向子諲)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思考题:《解语花·上元》和《鹧鸪天》都写了汴京元夕的热闹场景,请结合词句从表达技巧、写作视角分析其不同点。

无论是对相关诗词的比较梳理,还是这两首的比较鉴赏,都提升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三、关注现实,参考借鉴,有效传承,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具体而言,一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内现实,探寻原因。我们传统的元宵节日渐式微,一是国家不够重视,不是国家法定假日。二是元宵节只剩下吃汤圆、看花灯等外在形式,不具有吸引力。为此,国家、地方政府多做具有文化内涵的宣传,将元宵节设为法定假日。还应大力促进创新传承。2019年北京“紫禁城上元之夜”、圆明园灯会等19场元宵节灯会利用高科技,民众有了“闹”元宵的氛围,此做法值得推广。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吟咏诗词、阅读文章是有效途径。除了以上推荐的诗词,还可以推荐如汪曾祺《故乡的元宵》、肖复兴《元宵节的灯是小百科全书》、沈从文《灯节的灯》等散文,感知其中的文化味。二是借鉴他国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比我们早。其成功源于该国重视端午节文化,其端午祭有一整套的仪式、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仪式具有原生态,“这种原生形态正是端午祭历史价值、文化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之所在,是被列为韩国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的根本所在。”[3]民俗活动,“加强了民众的礼仪感与集体的归属感。”[4]因而挖掘元宵节具有原生态的价值,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我们的元宵节将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思考题诗词价值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诗词之页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