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钎
(大田县广平初级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2017年秋实施以来,受到教师广泛关注。该套教材编写特色非常鲜明,特别是“三位一体”和“双线组元”两大特点贯穿始终。温儒敏指出:“部编本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组元’和‘语文要素组元’的编排体系,‘语文要素’是部编语文教材核心概念。”[1]对于“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给予足够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给予运用,特别是结合单元导语提示进行教学。如何借助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思考探究等助学系统进行教学呢?笔者就这一问题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狼》这篇课文进行了一些尝试。
表1
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和《狼》预习提示对照表如见表1。阅读表1单元导语的“人文主题”,可以发现:单元主题是阐述人与动物相处共存问题,存在对动物的欣赏、对动物命运的关注、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三种情况。由表1单元导语的“语文要素”第7点,可以发现: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狼》预习提示第一段,明确人与动物之间也有斗争。结合这三点,可以得出结论:《狼》的主题应当是阐述人与动物相处中存在斗争的问题,由此确定《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理解文章主旨——通过理清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经过,进而理解领会人类有思想、有智慧,必定能战胜任何凶狠和狡诈动物的道理。
对照该表单元导语的“语文要素”前面三点,可以发现:边读边思考边勾画的技能与方法,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狼》预习提示第二段告诉我们:该篇课文应当采用边读边思考边勾画,再结合注释进行二读。“思考探究”一和二有两点信息值得重视:一是读,二是找出文中中心句。由此可以推定《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1.积累止、缀等文言词语,2.采用一读二读课文的方法,3.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4.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笔者以为,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启发学生“学”,都可以采用把“单元导语”“预习提示”和“思考探究”进行有效筛查、比较,找出共同点,挖掘助学系统的“助学”功能,来确定课文教学目标。
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思考探究对引导、提示本单元及篇目的重难点学习有极大参考价值,且看表2:
表2
表2“单元导语”告诉读者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狼》“预习提示”提醒读者人与动物之间也有斗争,《狼》“思考探究”一二要求思考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经历了哪几次交锋,从中告诉读者什么道理。纵观这三点,按照内在逻辑,可以逐层推出:人与动物相处共存——人与动物之间也有斗争——屠户与狼斗智斗勇,最终屠户战胜狼,由此笔者确定《狼》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三次交锋经过。即: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第二次:屠户背倚麦秸垛,“弛担持刀”,与狼对峙;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两狼。接着启发学生,找出文章中心语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样,可以水到渠成理解文章主旨,即《狼》通过叙述屠户与狼三次斗智斗勇交锋经过,揭示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它告诉读者:人类会思考有智慧,必定会战胜任何凶残狡猾的动物。
笔者以为:根据“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思考探究”相关内容,逐层解读,一一比较,理清思路与重点,充分挖掘助学系统的“助学”功能,一定能准确把握课文重难点,并找到突破重难点的切入点。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思考探究等助学系统往往或明或暗地提示了主要教学方法。如表3:
表3
“单元导语”提示本单元语文要素要点是继续默读,边读边思考,《狼》“预习提示”提醒读者应当采用“一读”“再读”的方法,由此笔者确定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为:1.采用“一读,二读”;2.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3.借助注释读文言文。具体操作如下:
先组织学生“一读”课文。提醒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对于读不准的字词,读不懂词语做上标记,先猜一猜。
再组织学生“二读”课文。提醒学生借助注释,再读课文,重点突破下表中字的读音、意义和重点句子意思(见表4):
表4
通过“一读”“二读”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也学会了在“单元导语”“预习提示”中,寻找学习的方法,做到有迹可循。
笔者以为,通过“单元导语”提示和“预习提示”,挖掘助学系统的“助学”功能,从而确定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不仅简单、实用、有效,而且让教法有迹可循、学法有的放矢。
导入是教学中比较灵活的环节,好的导入会对教学产生积极效果。从助学系统的提升,我们可以适当确定导入法(如表5)。
根据“复习相关知识,引想新的学习内容”这一原则,对照上表“单元导语”一栏“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和《狼》预习提示“人与动物之间也有斗争”的内容,容易发现:《狼》的导入,应当结合单元前三篇课文,从“猫”“鸟”“动物笑谈”中切入,先复习人类对动物的欣赏、对动物命运的关注,再引入本文。为此,笔者采用了这一导入语:
表5
同学们,这一单元,了解了“猫”是人类的宠物,“鸟”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因此出现了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专门研究“水鸭”和“鹦鹉”而专注忘我的工作。其实,人与动物之间并不是都是友好相处的,也有斗争的一面,今天,一起来学习《狼》与人类相处的情形。[2]
课堂导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挖掘助学系统的“助学”功能,根据“单元导语”和“预习提示”相关语言,确定的导入方式,能理顺单元内容,比较符合编者意图。
温儒敏指出:“‘部编本’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五个‘渠道’。第一,是教学用书……第二,是每个单元的导语,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或能力点,亦有提示……老师们使用部编本教材,要注意这5个‘渠道’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1]笔者以为,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思考探究,都是课本内容,师生都必须接触,并且熟悉,根据这三者梳理确定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方法等,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还可以由此养成自学习惯:学会自己确定目标、重难点、学习方法等。
总之,要把课本单元相关内容融会贯通,落实“每个单元的导语,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或能力点,亦有提示”[1]这一精神,充分挖掘助学系统的“助学”功能,详细解读课本“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思考探究”相关内容,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