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荣金 林雪花
(1.漳浦县长春中学,福建 漳浦 363200;2.漳浦第一中学,福建 漳浦 363200)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有效落实这一高中生物学课程核心任务需要生物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与研究,借助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实施课程的能力。为此,笔者尝试改进校本教研方式,充分发挥校本教研针对性、互动性及实践性强的优势,探索解决教师实施课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1]文章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合作”为例,探讨校本教研改进方式,落实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为宗旨”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意味着教学目标必须聚焦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校本教研的首要任务。
开展“细胞器—系统内合作”校本教研时,组织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先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研讨“细胞器—系统内合作”的教学目标,再根据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要求、教学要求及评价要求,将三维目标转化为核心素养目标。接着由教师代表以“说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方式进行说课、展开研讨,制定“细胞器—系统内合作”教学目标为:①从结构与功能角度阐明细胞内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②通过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能基于结构与功能观,解释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③通过对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猜想和求证,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④基于对探究实验数据的分析,养成尊重事实证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习惯,发展社会责任感。[2]
参加此次校本教研开课的教师是两位教龄不满五年的新任教师张老师和李老师,以及两位教龄十年以上的骨干教师卢老师和林老师。张老师和李老师为A组、卢老师和林老师为B组,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思路与主线:课堂开始,A组教师以“蚁群内的分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接着以“细胞中分泌蛋白如何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之间如何协调配合联系?”两个问题情景指导学生读书;接着展示动画播放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分析和动态过程的观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方式对上述核心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总结简述,教师进行必要补充和说明,实现对核心问题“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精加工,即构建出流程图(如图1),最后课堂小结及习题巩固。
(2)教学策略:A组教师以“讲解与演示相融合,逐步构建概念”,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所需提出两个教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同时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各小组探讨总结并发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
A组两位教师重视设计与实施学习活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聚焦“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这一重要概念的教学,促进学生逐步建立结构与功能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思路与主线:课堂开始,B组教师首先回顾核糖体类型及功能,引出分泌蛋白、胞内蛋白概念区别,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分泌蛋白,解释重要探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萤火虫来进行比喻);接着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观看演示中放射性物质运动轨迹?探索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途径?思考整个生理过程中生物膜面积变化趋势?小组讨论建构数学模型与流程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修正模型(图2、3);结合“SEEWO”白板5进行课堂小结及习题巩固。
(2)教学策略:B组教师先温习知识唤起对相关知识和表象的记忆;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运动启发科学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综合概括并在教师的主导下准确所学知识;最后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练习巩固。
相对而言,B组两位教师重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SEEWO”白板功能、手机拍照功能及多媒体等资源库,进行流程图等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建模教学。同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解决学习重点、突出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其教学巧妙之处在于,结合教材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引导学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促进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图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细胞器
图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
图3膜面积的变化
随着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传统教研形式为:听课观摩、研讨、教研员总结。此方式不足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研中教师的思维活动没有碰撞产生火花,同时因无法提供充足的教研时间,导致研讨的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提高本身专业素养,致使对教研的态度越来越敷衍了事。
改进的校本教研目标明确,有效针对教学中主要问题:“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进行专题研讨。明确授课内容为“细胞器—系统内合作”,多位教师分工到位,同时任务的驱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教师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使更多教师得到理论修养的提升,提高研讨的效率,达到本次教研的预期目的。随着教研数量增加,教师本身成就感随之而增加,脚踏实地做好校本教研,积少成多落实学科素养。
(1)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教学评价方式有师评、学生互评等多种类型,课堂教学中应多样化使用。此教研课堂中AB组教师使用较多的是学生互评的方式: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流程图和数学模型。较少使用鼓励性评价:即掌声或口语表扬等方式来激励学生,研讨认为激励学生使之进步和发展是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教师应更有创造性使用鼓励性评价。
(2)教学载体要适当。高中生物知识的微观性强,知识的呈现、核心素养落实需要更多合理的承载工具。此教研课堂中使用了板书、板画、PPT、“SEEWO”白板5等多种教学载体。动态演示方面PPT、“SEEWO”白板5各有所长。较之板书、板画传统方式,“SEEWO”白板5主要优点为课堂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自主性表现更为灵活。我们需要寻找适当的核心素养的载体以更好落实学科素养。
(3)问题情景要合理。AB组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均采用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问题是:部分问题串的设计不够合理,有些甚至会不利于学生思维培养。教学中发挥校际教研外,发挥本校教研组、备课组力量研讨合理问题情景才能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渗透其中。
总之,要落实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较长时间的一线教学中进行探索,并不断反思总结,又不断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集思广益、共同探索才能缩短新课标落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