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古诗词教学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2019-12-04 04:15王骁
职业时空 2019年5期
关键词:审美鉴赏审美素养古诗词教学

摘要:古诗词在高职语文教材中占大量篇幅,并且含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做好古诗词教学是提升高职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拟从高职院校古诗词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理解、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方法,来提升其审美品味,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审美鉴赏;审美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指向。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可以建设文明美好的校园文化,也是提升高职学生审美素养、创造更加诗意和谐社会的途径。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所以注重古诗词教学的实用价值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古诗词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美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审美意识贯彻始终,注重古诗词的审美教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高职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笔者带领大学生社团深入廊坊市高职院校,了解到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古诗词的审美特性,导致学生审美兴趣缺失;教师单纯地给学生讲解诗词的语句含义,以翻译背诵为主,古诗词教学形成了一套模式化的解读,导致学生审美素养的缺失;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忽略古诗词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缺失。

(一)学生审美兴趣的缺失

中国是一个古诗词大国,古诗词一直是教学的重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文化的冲击,学生对古诗词逐渐失去兴趣。通过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感觉很迟钝,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声情并茂,学生更喜欢学习小说、戏剧这类文体,他们认为古诗词有时就是作者的“无病呻吟”,普遍认为现在离古诗词产生的时代太过久远,没有办法做到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共鳴。学生对古诗词失去了兴趣,何谈在古诗词中进行审美教育,更谈不上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了。

(二)学生审美素养的缺失

有些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认为扫清字词障碍,能够翻译、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这样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湖南的张建房老师曾在《诗歌教学的问题剖析—诗歌何以变了味》一文中指出:“有些教师在诗歌教学和诗歌鉴赏中,唱起了技术主义、操作主义的陈词滥调。”这种方法在理科性强的科目中是适用的,但是在语文这一科目中运用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的问题,长此以往存在很多弊端。但高职院校的有些语文教师就用了“技术主义”的碎片式讲解,忽略古诗词的整体美,从而导致学生审美素养的缺失。

(三)学生审美创造力的缺失

目前,作业与考试是古诗词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考查的方式主要就是默写、字词的解释以及对诗词中语句的理解。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创设审美性的课堂。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几乎是照本宣科,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另外就是在考试的作文部分,明确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导致诗歌写作被排除在外。这样的要求不仅使一大部分学生不懂诗歌,更不要说尝试进行诗歌写作了。审美素养包括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审美创造力建立在审美鉴赏力的基础上,学生的审美创造力需要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写作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形式。考试的重点就决定了教学的重点,高职语文学科的作文考试特别提出 “诗歌除外”,学生审美创造力的缺失也就不言而明了。

二、古诗词审美教学的功能及意义

审美化教学是一种“动之以情”的美感熏陶式的教学,它摒弃了传统的说教与灌输的教学,美感熏陶式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诗词,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塑造美的心灵,还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告诉我们:“诗和春都是自然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美,一是自然美。”运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课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运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满足人精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审美化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涵养以及对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一)古诗词具有的审美教学属性

中国古代的诗词本身就具有情志美、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古诗词本身具有的属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审美化教学。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材收集了来自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以及不同风格的作品,作品都反映了作家的心境、感情以及人生态度。进行审美化的教学,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古诗词是诗人心灵的感发,“言在此”是感发之所由,“意在彼”是感发之所归。首先,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情志美,它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与作用。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具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先声夺人的力量,读李白的诗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杜甫的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现实主义,学习杜甫的诗歌可以保持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其次,古诗词中具有感人的形象,有“万里赴戎机”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有“沙场秋点兵”的爱国志士辛弃疾……感悟诗词中的光辉形象可以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升华。第三,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意境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意境是诗词以致文学的审美标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深远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第四,就是古诗词的语言美,在众多文学体裁中,唯有古诗词是以字为单位的,短短的十几个字、几十个字就能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见古诗词语言的高度精炼。古诗词中每一字句都是作者精心锤炼出来的,对于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都有巨大的示范作用。

(二) 古诗词教学具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审美教学功能

陶冶情操、熏陶性情、塑造美的心灵、提高审美素养是审美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特点就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富有情感的机制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将古诗词在大脑中构画成一幅画面,由此去品味古诗词特定情感构成的世界,去理解作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美的心灵。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各自表达美的形式,纵览高职学生接触的古诗词,无不以鲜明的形象、简洁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书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表达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精神,呈现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人生态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古诗词都是最经典、最具人文精神的篇目,其作用就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古诗词以它特殊的形式、韵律以及意象向我们表达美,而这种美需要学生切身去体会、感悟,与古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审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情境,带领学生去感受、欣赏、体味美的意象、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從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塑造其美的心灵。

(三)古诗词教学具有丰富美感、寓教于乐的审美教学效果

古诗词具有丰富的美,需要学生主观去感受。审美教学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力量,令学生心驰神往,情思泉涌,在精神享受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其美感。创造心理学把美感称为“审美智慧”,并认为审美智慧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美感能够激发人的热情和创造激情,使人的思维更加具有活力,从而产生新的见解。

寓教于乐是贺拉斯的美育观,这里所讲的寓教于乐就是寓教于审美之中,“乐”指的是学生从所学古诗词中获得美感,使其“乐”在其中,“乐”中受“教”。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学习。这种兴趣一旦培养起来,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去学习、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够完善教育功能,能够使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作用,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既能够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高职院校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审美素养的核心”。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古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音韵美和节奏美,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应该进行朗读教学。古诗词教学非常重视朗读,因为古诗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美读”,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例如,朗读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在美读中品味男儿“尚武”的爱国豪情,学生可以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产生共鸣。

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范读,引导学生走进审美境界,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产生审美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朗读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心之向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合作朗读,采用比赛的形式,整体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整体的审美感知得到提升。

(二)深化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曾说“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审美也是这样,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会推动感性认识的升华,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美的内在意蕴。因此,审美不能光靠感官的直觉,还要依靠心灵的深入思考。审美理解是一种领悟,是在感知、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机制自我协调的运动中获得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对同一个事物、事件、地点、主题等内容进行拓展式教学,拓展式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主题。比如,执教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可以把描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雪之皎洁、明丽、鲜润的形与神,雪虽无香却透露出春意,借此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写日暮黄昏,且大雪纷飞,表现出别离心绪,但接下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传达出对友人的激励和祝福;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则写出了雪花的俏皮和灵性,春雪带来了春的气息,给诗人困窘的生活增添了热闹和喜悦气氛。

典故是我国古诗词创作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典故在古诗词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如果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典故,对古诗词的理解就会深刻,能够很快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学习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如果学生了解词中采用晋朝人张季鹰和三国时期许汜等人的典故,很快就可以理解辛弃疾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样的拓展教学,学生可以从古诗词中领略爱国情怀,学习古人的交友之道,感悟诗人于困境中的处事态度。

(三)拓展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力,而想象力是审美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审美感知力为学生的美感世界打开了大门,那么审美想象力就是为学生在美感世界插上了一双翅膀。审美想象是对艺术作品再加工的过程。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运用想象,将诗词碎片式的画面进行拼接,从而去了解作品。

在艺术创作中,留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作者为了充分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的空白。因此,教师要将这些空白作为学生建造审美想象的重要契机。填补空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的主体意识,还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审美世界,因此可以拓展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比如,学习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诗歌呈现的场景中诗人并未直接出现,但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看到喜爱寻闲探幽的诗人,面对水急舟横、风云变幻的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豁达。

意象是诗中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是“意”与“象”的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诗词的意象,渗透美学思想,引导学生借助理论对诗歌的意象进行感悟,寻觅意象背后的深层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例如,学习陆游的《书愤》,颔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意象叠加,学生针对这些意象加以想象,便会构成一幅既有空间距离又有时间距离的多层次的艺术图景,有利于学生认识南宋军队打败金兵的历史事实,又理解了诗人壮怀激烈的战斗生活。

意境是中国古诗词中重要的审美观念,也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的核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自《人间词话》之后,“意境”作为一种审美观念,广泛地运用在诗词的鉴赏与批评中。诗人通过联想与构思形成作品,学生就要通过联想去把握诗人的构思,从而再现诗人表达的画面。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再现诗词所表达的意境美,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图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去构造阔大的意境,领悟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不断地追求才能成功。

(四)训练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力是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创造能够把人的情怀、理想和审美表现出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创作,有利于让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充分利用古诗词的审美功能。古诗词的创作,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对学生的审美素养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古诗词转化为现代诗歌较为容易,因此,教师可以从此入手,让学生把学过的古诗词进行转述和改写。但是要求学生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基于古诗词的基本含义,进行新一轮的创作。创作要具有一定韵律美,要符合现代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现代诗歌转化为古诗词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詩词写作的基本要求,诗词格律等。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格的引导与示范,从而促进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一切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美,进行创作。在学习诗词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所学诗词的题材、内容、意象等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互评,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四、结语

古诗词中含有大量的审美元素,这里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浓浓爱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朴素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启示我们站得高、看得远,“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赞美文人的诚信德行,“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颂扬君子的宽容豁达……古诗词的教学将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善于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理解、想象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提升审美素养,为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玉梅.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悦纳度的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2013,(3):23-26.

[2]  王骁.试论新媒体视域下国学经典阅读的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5,(8):24-26.

[3] 张娟.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有效性路径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9,(3):78-81.

猜你喜欢
审美鉴赏审美素养古诗词教学
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