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9-12-04 04:15吴显嵘
职业时空 2019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师资建设产教融合

摘要:培育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中还面临着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实践能力较弱、师资来源单一、师资规模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发展制度缺失、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从发挥企业作用、完善专业发展制度、健全保障激励机制、拓展引才渠道、建立双师工作室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师资建设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据就业的优势。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提升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十分必要。

首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沟通的润滑剂,能够为学校和企业寻求利益共同点,促进产教融合项目的深入开展[1]。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理论知识,还具有在企业实践的经历。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培训,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双师型教师能够代表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产教融合项目的会谈,明确双方的利益诉求,在双赢的基础上更好地深化校企合作。还可以根据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为企业节约用人成本,为学校带来相关的资源支持。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在产教融合项目中都能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产教融合项目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深化。

其次,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院校的优势资源,能够吸引企业参与产教融合项目,与学校共建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具备良好的经济实力和实训场地,学校拥有技术优势和教学资源。双师型教师会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是学校吸引企业的一大优势。由双师型教师发起的科研项目可以作为产教融合项目,吸引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与职业院校共同培育人才。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构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由双师型教师进行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实现校企合作利益最大化。

另外,双师型教师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校园文化包括了学校的愿景、价值观念以及育人理念,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的服务理念、信念、价值观以及处事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深化产教融合亟需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双师型教师则是形成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具有在企业实践的经历,可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中,让学生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双师型教师在平时也会有很多的机会到企业去交流和培训,这样可以将学校的文化带到企业中,让企业了解学校的文化,增加对学校育人理念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好感度,吸引企业深化与学校的合作。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对于双师型教师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院校根据校本标准进行教师的评价。大多数职业院校只是要求教师具有双证书,或者具备相应的企业实践经历,就可以成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较为宽松,对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较为落后,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效果不佳[2]。企业所需的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项目不够重视,产教融合项目流于形式,学生并不能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和实训获得必备的技能。这就造成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企业却存在很大的人员缺口。一方面由于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培养的时候不够重视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是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本来就比较弱[3]。教师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抽出空闲时间去企业参加长期的培训,因此,对于企业技术发展的动态不够了解,教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也比较缺乏,在教授学生实践技能时教学经验不足。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师资规模不足

双师型教师来源较为单一,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将学校内部有潜力的教师培养成双师型教师。这种方式为学校节约了引进人才的成本,但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时间周期较长,难以解决当前学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而且很多学校的教师本身承擔的教学和科研压力比较大,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组织的培训没有时间参与,或者只是简单参加一下走一个形式,很难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校外招聘引进双师型教师。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壮大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存在明显的缺点,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4]。很多高职院校由于缺乏人才引进的经费,所以较少采用校外招聘的方式引入人才。而且双师型教师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可供选择的职业也很多,学校有时候难以在短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通过引入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方式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这种方式既能节约人才引进的成本,又可以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兼职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在企业的本职工作,才能有精力去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沟通不畅反馈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高职院校需要面向企业需求培育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巨大。当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较小,每位双师型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师资规模不足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急需创新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解决双师型教师师资规模不足的问题。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科研服务能力不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于引入兼职教师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机制,导致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偏低;另一方面高端领军人才较少,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偏低、科研能力不强、实践技能较弱的问题,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端领军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带头人,发展方向不明确,进步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加重视教学而不是科研,科研能力较弱,取得的科研成果较少,能够为企业提供的高新技术比较匮乏,科研服务能力不强,难以吸引企业参与产教融合项目。

(四)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制度缺失,职后专业发展制度不完善

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加注重教师的学历而不是能力,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偏低[5]。入职前的培训,高职院校更重视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欠缺实训环节。新入职的教师大多数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职前培训不重视实训环节,新教师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提升,导致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很难进行有效的实习指导,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教师入职之后的专业发展制度不够完善。高职院校各自为政,缺乏组织和领导,尚未明确一个全国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评价标准,双师型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6]。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在入职之后应该参与何种专业技能培训,才有资格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候选人。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双师型教师队伍由学校内的全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相应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首先,尚未建立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与激励制度,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在绩效评价、等级评定、职称晋升、项目申报等方面缺少政策倾斜[7]。是否被评定为双师型教师对校内教师的影响很小,教师缺乏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动力。其次,缺少分层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兼职教师缺乏职业上升渠道。高职院校对于兼职教师的评价与激励工作不够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管理较为混乱,兼职教师在学校被边缘化。兼职教师本身有自己的工作,只能在空闲时间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缺少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会导致兼职教师的工作动力不足。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企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双师型师资建设平台

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之一,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师资队伍培养。对于积极参加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企业,给与政策优惠、税收减免以及资金补贴,减轻企业参与教师培养的经济负担,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重视与学校的人才交流,不仅要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兼职教师,还要为参与企业实习和培训的双师型教师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不断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最后,构建双师型师资建设平台,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企業和高职院校共同建设师资平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企业建立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实践提供场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链的衔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例如杭州市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专业课教师要到企业实践两年两个月,积极组织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2011年杭州市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的人数高达1000多人,提高了杭州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

(二)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完善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首先,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前培养制度。在教师招聘的阶段,改变考评机制,更加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入职之前,鼓励他们先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采用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的方式,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要重视他们的职业素养。其次,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入职培养制度。入职培养包括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建立分层分类培养的制度,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入职培养侧重点各不相同。全职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欠缺实践技能,所以入职培训的重点要放在企业实践上;兼职教师大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少教学理论,所以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在入职培训的整个过程中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加强企业的话语权,对于不能通过企业实践考核的教师,高职院校将取消聘用。最后,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后培养制度。在入职1-2年之后,教师已经逐步适应了教学工作,于是要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创新,尤其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职后培养过程中,采用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的方式,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学校和企业双方面共同努力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三)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保障。首先,政府政策的保障,要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编制、工资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鼓励高职院校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其次,经费方面的保障。形成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多方成本共担的经费机制。双师型教师在学校内部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由学校承担,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费用由企业负担,政府主要负责为学校和企业提供相关的补助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最后,管理方面的保障。转变政府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将权力下放到具体的高职院校和企业。高职院校在教师岗位设置、教师选聘标准、教师晋升标准和经费使用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企业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更有主动性,能发挥企业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双师型教师素质为基础的分层分类评价制度。例如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将实践技能与教学技能并重,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经验将成为晋升的重要条件,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对于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要设立不同的评价和激励标准,为兼职教师拓宽晋升渠道,鼓励兼职教师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将资源向双师型教师进行倾斜,例如在培训进修和项目申报中,双师型教师具有优先选择权。

(四)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扩大双师队伍规模,优化双师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要扩展教师招聘的渠道,为那些教学能力不强但是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提供绿色通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招聘企业的优秀员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的规模。并且在招聘教师之前,先对区域内的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明确哪些专业是当前企业急需的,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调整教师招聘的计划。在扩大双师型教师规模和优化双师队伍结构时,需要秉承“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鼓励学校内的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企业文化,为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将企业的优秀员工引入学校,壮大校内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且还可以邀请优秀员工开设一些论坛、讲座,为校内教师提供培训,提升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创新产教融合方式,建立“双师工作室”,提高教师科技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和龙头企业的优秀员工共同建立“双师工作室”,将学生实习、教师培训、技能竞赛、科研项目开发融为一体。“双师工作室”改变了以往实训基地建设当中高职院校一家独大的局面,引导企业主动将科研项目、人力资源和培训场地加入工作室,密切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双师工作室”是在产教融合项目基础上建立的,不用新增教学人员,节约招聘的成本。实训场所不固定,可以在学校内部也可以在企业的相关场所进行实训。实训的导师不固定,可以是企业优秀的工程师或者校内的双师型教师。实训的对象不固定,可以是学校内的学生、教师或者企业员工。这种“双师工作室”的形式能够深化产教合作,提高教师科技服务的能力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古翠凤,喻晶晶.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9(6):10-14.

[2] 李丹.高质量职业教育呼唤“双师型”教师[N].中国煤炭报,2019-04-04(003).

[3] 吴显嵘.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机理及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5-11.

[4] 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2):99-102.

[5] 黄志远,刘竞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河北职业教育,2018,2(5):101-103.

[6] 潘玲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59-163.

[7] 邹豫荣.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2):120-123.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师资建设产教融合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