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应当充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以及学校领导也组织了丰富多元的活动,并且明确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采购以及编写应当由教学部的教研小组进行管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开设了技术培训课程,能够引导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受到了教育部与学校的充分重视。通过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拓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 引言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为我们带来了全方位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动手操作为主,所以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上机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导致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任务完成情况也有所不同,也可以选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效调节差异性,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属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优势互补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全方位发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改革背景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地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笔者建议应当采用几方面的措施,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协作教学。
二、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模式,指的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自主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能够将小组成员的不同思路予以整合和优化,将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有效转化为全组的共同思考成果,能够以群体的智慧共同解决某一问题的互助性学习模式。
由于当前部分子女属于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意见。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详细讲解小组合作的重要内涵,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中有哪一些步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员搭配,如何进行学习任务分工,使学生认识到树立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的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掌握与组内成员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学习小组中应承担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帮助学生不断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合作能力。
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满足时代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式教学模式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应当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能够有效应用与自身年龄发展紧密相关的资源进行学习和探讨,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交流,开展独立或者是直接的自主性学习,发展个人兴趣与爱好。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善于学习,有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地创新和实践,能够集合众多学科的教学优势,有效弥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正确认识到社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这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学生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学生活泼、爱说、爱动、想象力丰富,喜欢表现突出自我,这也是学生极为突出的特点。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此种教学模式过于呆板,应当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过程中能够积极踊跃地思考和探索,如鱼游水般地轻松愉悦才能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所以笔者建议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四、 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原则
(一) 自主性原则
学生学习属于一个漫长特殊的思维认知过程,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操作,才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应当是共同成长互相交流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属于平等中的首席,属于主体,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具有一定的操控权,学生才会感受到自主学习的趣味性。
(二) 合作性原则
合作能够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以组内的形式进行成员交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帮助学生加强学习成果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互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构建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自我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有效避免大班式授课的教学弊端。
(三) 实践性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前提,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求学生盲目地接受知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加强互动和交流。
五、 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 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要明确小组合作任务,组建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以及操作能力、家庭情况与性别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通过搭配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帮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分工,在不同阶段内学生有相对侧重的责任,能够承担具体的合作角色。例如: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承担组织者角色,有的学生则负责操作或者是資料下载等等。通过角色互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位置上的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 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精神
根据当前学生的发展情况能够看出,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发展尚未完善,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表现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表现欲强烈,但是却浮躁不踏实。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明确学习小组的合作意义,能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且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当训练,并且教授学生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将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如何在他人的意见下发展并且完善自己的观点,如何清晰表达观点,如何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并且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争论和探讨,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意见。
(三) 教授学生合作学习技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交流,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探讨。
(四) 重视课堂引导、大胆放权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领导与组织作用,明确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动机,能够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有效掌握知识重、难点,科学合理地应用工具栏中的工具。并且教师应当发扬民主合作探究意识,能够大胆放权,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应当采用观察参与以及指导形式等各类方式,积极有效地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调控情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探究以及自立自强的学习习惯。
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施
(一) 学生合作前应做好信息技术定向引导
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应当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任务,也就是教师应当讲解好本节课堂需要解决哪一些问题,并且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制定好活动报告单,能够使学生对于学习资料在探索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整理和收集。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插入艺术字。”在这节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探索插入艺术字一共有两种方法,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索,学生可以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提供不同形状的艺术字明确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定向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研究内容,能够省时省力地开展合作活动,从而尽快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二) 教师应深入学生小组合作群体之中
在学习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组织者以及参与者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能够了解学生近阶段的学习进程以及合作讨论情况。通过适时的引导以及观察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加强信息技术的分析和思考。教师通过反馈收集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引导调整教学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教师应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思考和探索,学生能够有效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组内交流和探讨。教师可以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少讲精讲,不仅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態度。
七、 结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根据统计任务。采用不同方面或者是多元方法进行探索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合作交流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M].
[2]罗少丽.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32-36.
作者简介:马云峰,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北城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