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开展数学阅读

2019-12-02 03:39徐秋怡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开展核心素养

徐秋怡

摘  要:“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用这样一句话道出了阅读对思维的重要性。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有效地开展数学阅读能够将问题的理解、解决与阅读相结合,进而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数学。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数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认识、感悟、理解、应用数学的“跑道”。因此将数学阅读有效地渗透于平时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从“与课本对话”和“向课外延伸”两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阅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开展;数学阅读

近期,常熟市教育局倡导在全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大阅读”活动。虽然数学是一门理科性质比较强的学科,但数学阅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重要的信息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数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认识、感悟、理解、应用数学的“跑道”。因此将数学阅读有效地渗透于平时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从“与课本对话”和“向课外延伸”两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阅读进行了阐述。

一、与课本交流

数学课本是在专家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让阅读融入数学课堂,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趣味性、清晰性,抓住数学知识间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在阅读中提炼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阅读是审题的前提和基础,阅读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切实地整合有效的数学信息,明确解答的问题,理解题目的实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获得的数学资料转化为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字符号、图像符号等);把数学阅读内化为数学操作和知识应用;把从数学阅读中的思考、分析、比较转化为问题解决思维的全过程。因此,让学生在阅读中提炼数学信息,对于解决具体问题有着较大的帮助。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下题:“张涛四天看一本书,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全书共有多少页?”该题中含有5个已知条件,条件多、逻辑性强,初看题目后,学生难以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将题中的关键词、句标记出来,如条件“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问题“全书共有多少页”,再组织学生对标记出来的词句进行分析,真正读懂意思,明确把全书的页数看作单位“1”,四天看的页数加上第二天看的页数就是全书页数的(1+),即(40+75)页,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題》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图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画出示意图的关键则是学生有效的阅读。例题2: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阅读题目后,面对抽象的文字叙述显得一筹莫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继而产生画图的动机和需要,接着组织学生边读边画,按部就班地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示意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推理“你能找到宽吗”,学生根据图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再有效地引导学生确定解题思路,把图形分析转化为列式计算。

(二)在阅读中引导质疑问难,把握本质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紧扣教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时,学生通过对例题的两种解法得到算式:(6+4)×24=6×24+4×24,接着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类似的算式后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并自学乘法分配律,了解“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叫作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此时有学生质疑:“乘法分配律只可以局限于3个数吗?”“乘法分配律只能用于先求两数之和,然后再与第3个数相乘的情况吗?”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并进行讨论,让学生理解不仅两数之和,其实三个数、四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都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而且乘法分配律对两数之差与第3个数相乘也同样适用。

思考源于质疑,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促使学生将疑惑与课本结论进行对照,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中解决疑惑,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二、向课外延伸

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信息量比较有限,广泛地参与课外阅读,有效地沟通课内外知识,有利于形成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体系,并且对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知识纳入课外丰富的知识体系中有很大帮助,同时知识的贮存量也会产生质的变化。下面以低年级引入数学绘本阅读为例。

数学绘本以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生动具体地将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蕴藏在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数学故事中。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获得过程巧妙地融入形象有趣的故事讲述中,密切联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

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在结束一单元的教学后,组织学生去阅读相关的数学绘本。正因为数学绘本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能够有效地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故事理解所学内容,体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完一年级上册《分与合》后,组织学生阅读数学绘本《鼓鼓和蛋蛋的梦想》。这个故事的主角是鼓鼓(一只狼)和蛋蛋(一位放羊姑娘),有一天他们相遇了,小狼鼓鼓会吃掉蛋蛋的羊吗?当然没有,蛋蛋说如果鼓鼓能数到10只羊,就把这10只羊都给它。可是蛋蛋每次都把羊分成2堆,不会加法的鼓鼓总是上当。最后,鼓鼓才发现不管几堆羊合起来都是十只。这是10的分解合成游戏!

我让学生阅读绘本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拿工具摆一摆,比如通过摆花片来加深对10以内数分与合的理解并记录下来,就像鼓鼓列出多种组合方法。或者把自己的想法和收获画下来,没想到画的效果不错。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孩子们的作品吧!(见图1)

绘本的形式一直为孩子们所喜爱,图美,字少,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既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学《厘米和米》后,我带着孩子们阅读了一份自创绘本(见图2)。这份绘本是我根据《数学大王》期刊上的小作者刘浩宇所写的数学小故事创作而来的。《米和厘米谁的本领大》向我们揭示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绘本关注到不同单位的适用性,意在培养学生对测量标准进行选择的意识。

看完之后,孩子们都兴趣高涨,我鼓励他们自己也来创作一个以“厘米和米”为主题的数学绘本。学生的创作有着敏锐的触角,能以儿童的视角对接生活与数学、能以儿童的语言讲述数学。他们在阅读中创作,在创作中阅读,感受着数学无尽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加入“大阅读活动”,我相信数学阅读的有效开展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入鲜活力量,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数学、创作数学、感悟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开展核心素养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数”山有路“读”为径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